2012年12月2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厨师业余写十几万字 仅有小学文化计划写长篇小说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2-11-29 06:02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他写过的稿子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十几万字,还在知名杂志《知音》上发表过7000多字的纪实文学,是《华商报》首批市民记者中的佼佼者。

  他今年33岁,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目前在西安电子四路一家饭馆“掂大勺”。

  他叫刘建涛,在烟熏火燎的灶台前,一边打工,一边默默为心中的文学梦奋斗着。

  >>他的“五个一”计划

  刊出一篇特稿、一个小品、一篇长篇小说、一部电影剧本和一个电视剧剧本

  11月27日,在西安城南南山门村一间6平方米不到的民房里,一张双人床,一个放着台式电脑的旧桌,地上两口箱子构成了刘建涛家的全部。为了省钱,他们两口子一年多来就租住在这个“胶囊”大的民房中,每月只要200元房租,白天两口子都在饭店忙活,晚上回到小屋里,媳妇早早睡了,刘建涛就坐在床沿上看书写文章。

  “我连电视都舍不得买,但为了写作查资料,去年一咬牙买了台电脑。”他说,目前自己已经完成60多篇文学作品,有人物专访、小说、剧本等。

  “我也曾放弃过。”刘建涛还清楚地记得,1999年,曾有工友嘲讽他:“你就是个打工仔,写那些东西有啥用,又没人看。”工友的一番话深深地刺激了他,一气之下,他曾将自己写的28页文字作品撕了,气得手发抖,甚至再也不想写东西了。可是过了两天,他又不自觉地想要看书、写东西。“我不写东西,心里就难受。”

  刘建涛拿过床头一张白纸,上头写着他的“五个一”计划:刊出一篇特稿、一个小品、一篇长篇小说、一部电影剧本和一个电视剧剧本。“前段时间我有篇7000多字的稿子在《知音》发表,已算完成第一个梦想了,我还会继续。”

  >>他只有小学文化

  刚上初一辍学回家,暗下决心成为有文化的人

  老家在商洛市商州区一个偏僻村里的刘建涛,13岁刚上初一时,就和上初三的哥哥一起辍学了。他清楚地记得,为了上学的事,刘建涛的母亲曾经骂了父亲一整夜,父亲一气之下砸了家里的大铁锅。

  当时,他在日记中写下决心:一定要成为有文化的人。“我很崇拜会写东西的人。”于是便自己找来课本偷空学习。16岁那年,刘建涛来到西安,在一家饭馆打工,白天上班,晚上10点下班后,继续回家看书。“我在地摊上买了很多工具书和文学读物。”经常看书看到凌晨两三点,白天又继续干活。

  >>他为梦想奋斗着

  打工食堂遇到大学教授,颤巍巍将稿子递上去

  2000年,刘建涛辗转来到长安大学学生食堂打工,当时他在《知音》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初恋的音乐盒》,觉得很感人,忍不住与亲戚分享。亲戚说文章的作者是长安大学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霍忠义副教授,经常来他所在的食堂吃饭。

  霍忠义果真常来吃饭,刘建涛既想和他说话,又担心人家瞧不起自己,“我只是个打工仔,人家可是个大教授”。思想斗争了很长时间,终于有一次,刘建涛走到霍教授身边说:“您写的《初恋的音乐盒》,我特别喜欢……”很希望霍教授能指导自己,趁搭话的机会,刘建涛颤巍巍地将自己写的稿子递上去。“老师很细致,从语法、修辞到框架、主题都一一指导,还鼓励我要坚持写作。”霍教授细致的指导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他很勤奋、热爱文学、善于动脑,文学水平提高得很快。”昨日我们联系到霍教授,他告诉我们,有一次刘建涛回商洛老家,恰好当时他在网上作文学讲座,刘建涛家里没手机信号,为了能听到老师的指导,刘建涛一口气跑到对面小山坡上,高高举着手机听课,这让自己很感动。

  去年,刘建涛夫妇来到电子四路这家饭馆打工。刘建涛说,有时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一些报道,会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白天做面条时灵感来了,他就匆忙将关键字输进手机里,晚上回家用电脑再写。因为共同爱好文学,刘建涛和妻子段雪艳走在了一起,妻子每次都是他作品的第一位读者。

  在本报今年8月份组建的《华商报》首支“市民记者队伍”中,刘建涛是最活跃的一个,迄今为止,在《华商报》已发表各类稿件近十篇。

 [1] [2] 下一页

编辑:张乃千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