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
资方普遍强势,打工者如何讨薪?
谁来疏导新生代农民工的压抑?
这场因工钱引发的大火,留下许多拷问。有评论提出,汕头纵火案不应只是就事论事地处理,地方政府有必要扪心自问:对待可能到来的年底讨薪潮,我们准备好了吗?
华南农业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系教授杨正喜说,劳资发生冲突,工人可以通过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的方式解决,还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向工会求助。但即使如此,处于弱势一方的工人的权益也经常得不到保障。“首先是因为基层的调解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法律的理解还不到位;其次,地方重视GDP考核,资方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博弈结果,地方倾向资方是很常见的现象。”杨正喜说。
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纠纷,工人也经常因为找不到证据,告不了企业。律师江珍来说,“如果发生拖欠工资问题,有些公司比较正规的,工人通过维权还能得到工资。但在工地打工的,连工资条都没有。”他估计,现在年关将至,劳资纠纷案件会增多。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往往被忽略。新生代农民工更希望被城市接受,渴望融入城市,但是愿望与现实存在极大反差。而另一方面,现在企业普遍存在“资方单边主导”现象,即对工人的管理、工资福利的计算与增长,都由资方说了算,工人的声音往往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