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老人为寻妻流浪 4小时翻39个垃圾桶一天收入7元

来源: 三湘都市报  2012-12-12 11:25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12月10日,长沙黄兴路步行街,周建华在一个又一个垃圾桶之间走走停停。

  12月10日,长沙黄兴路步行街,周建华在一个又一个垃圾桶之间走走停停。

  一个不起眼的矿泉水瓶子,连着长沙许多拾荒人的生活。

  清洁女工为了“捡”个5分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列车上拿了个人家装药的矿泉水瓶,遭人一记耳光。

  翻垃圾桶,捡矿泉水瓶,这也是59岁的长沙拾荒者周建华的生活,他拾荒的目的却是“寻妻”。

  拾荒·意外

  误捡矿泉水瓶挨记耳光

  被打女工获赔1200元

  “我捡了个矿泉水瓶子,误将里面的液体倒掉,不料这是列车餐车主任的药,承认错误后,却挨了一巴掌。”12月7日,清洁工余女士拨打本报热线96258诉说自己被人打耳光的遭遇。

  12月7日,K135次列车停靠长沙。余女士照例在餐车打扫卫生。这时看到一个尼龙袋子里装着一个矿泉水瓶,余女士琢磨着瓶子可以当废品卖五分钱,就四下询问瓶子是否还要用,见没人回答,她便把瓶子里的液体倒掉,拿走了矿泉水瓶,“我不是故意的,仅仅是为了卖废品,不知道瓶子里东西是有用的。”

  这时,餐车主任回到列车上,到处找寻矿泉水瓶,原来这瓶是她的,里面装的是药。餐车主任赶紧打各个清洁工的电话询问,余女士接到电话后,承认是自己倒掉了药,并赶过来道歉。谁料才见面,便挨了狠狠的一记耳光。

  记者赶到K135次列车的餐车上,当事人双方以及列车队长和清洁公司的负责人都在现场,餐车主任告诉记者,她患了皮肤病,那矿泉水瓶子里面装的就是她治病的药。经过协调,餐车主任最终向余女士道了歉。随后长沙客运段介入下调解。下午记者接到余女士打来的电话:“他们赔了我1200元。”

  记者了解到,40岁左右的余女士所在公司承包了列车的清洁工作,其爱人跑摩的,全家收入微薄,为了补贴收入,余女士在保洁时,都会收集点废品卖钱。

  拾荒·体验

  六旬老人流浪寻妻,一天收入7元

  4小时翻了39个垃圾桶 捡东西吃,屋檐下睡觉

  清洁女工为捡矿泉水瓶的事情发生后,因这个小小的矿泉水瓶,记者走进了拾荒者的生活。两天的时间,记者跟随在长沙步行街拾荒四五年的周建华“体验”了一番。

  “战果”:4小时翻了39个垃圾桶

  12月9日下午,阴冷,周末的黄兴路步行街人流如织。

  下午2点,一名老人在各个垃圾桶之间穿梭。

  老人叫周建华,59岁,在步行街拾荒至少有四五年了。

  周建华在步行街附近晃荡了一下午,从一个垃圾桶到另一个垃圾桶,一路上没有多走半步路,每一个垃圾桶的分布烂熟于心。

  每当蛇皮袋擦到路人时,周建华都连忙道歉,不断地点头赔笑。看着蛇皮袋里的“战果”,周建华兴奋得像个小孩子,连忙叫记者来看。

  4个多小时后,华灯初上。周建华一共翻了39个垃圾桶,手里的蛇皮袋从两个变成了四个,老人把手里的袋子放在街边,开始整理自己的收获。

  寻妻:捡垃圾一天收入7元钱

  周建华把捡到的矿泉水瓶盖子取下来,把瓶子拧成一团,踩扁了,一起丢进蛇皮袋。然后,他从口袋拿出吃剩一半的玉米棒。

  看到记者举起的照相机,他有些慌乱的用塑料袋把玉米棒扎起来,一边从乌黑破烂的蛇皮袋里拿出一袋没有任何标识的膨化食品,“看,别人送给我的。”

  老人告诉记者,他来自湘阴,家里有侄儿子和孙子,女儿出了“意外”,“‘婆婆子’(老婆)带着钱跑了,我是来长沙找她的。”

  他坐在一家时装店门口休息了一会儿,站起来,晃悠悠走向废品收购站。

  肩上的两个蛇皮袋子里,装了他的全部家当:一袋子被褥衣服,一袋子可以换钱的废品。去人民西路的废品收购站要走两站地。记者不断提醒已经路过一家废品店,周建华笑了笑,“那边废品店每个瓶子多给1分钱。”

  周建华当天捡了17个瓶子,加上废纸和塑料,一共卖六块七毛钱,收购站的肖老板直接给了他7元钱。

  开心:每天晚上有酒喝不吃饭

  回程时,周建华进了坡子街附近的一家超市。售货员看到后,径直从玻璃柜里拿出一包“红芙蓉”烟和一瓶“湘宅酒”等着他,一共六块五。

  “店子开业以来,他每天晚上都会来这买酒,就坐在门口喝,不喝酒就睡不着觉。”售货员小张说,周建华在附近已有四五年,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喝三斤白酒。

  拿到了酒,周建华很开心,在超市门口坐下,喝了一口,点上一支烟。“晚上喝酒,就不用吃饭了。”晚上11点,周建华背起行李,在雨中找了个干爽一点的屋檐下,铺了褥子,打算睡觉。

  第二天大清早,路上车来车往,周建华被吵醒。开始了又一天的“寻妻”之路。

  能找到妻子吗?周建华一脸苦笑,“应该能找到的,但是我得先去填饱肚子,顺便赚点酒钱。”说完,周建华挑着扁担,走向了熟悉的垃圾桶。走远后,看到记者没有跟上,他拾起垃圾桶里的糖油粑粑往嘴里塞。

  记者手记

  我第一次用这样的视角去看那条步行街

  昨天之前,我在那里逛街,买衣服,吃饭, 看电影。对着一件自己买不起的漂亮衣服,忧伤地想回去得使劲儿赚钱,一转眼又把这么点小心思忘得一干二净,该吃吃该喝喝。

  从昨天中午到今天中午,我跟着一个拾荒者。我追随他的身影和目光,看见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步行街。

  一条,由几十个垃圾桶组成的步行街。

  所有的漂亮姑娘都不值得抬眼,所有的打折标牌都没有意义,所有的娱乐场所都是浮云。只有一个又一个的垃圾桶,那是赖以为生的东西。

  他的一切,是五块三毛钱从废品站赊来的被子,几件旧衣,一小包看不出原样的食物。还有一袋子废品,这是他一整天的所得,值六七块钱——刚好够买一瓶最便宜的酒,一包最便宜的烟。

  烟和酒是他的必需品,没有烟就浑身没力气,没有酒晚上睡不着觉。

  飞驰而过的汽车是每天不定时的闹钟,把他从宿醉中惊醒,背上行李,日复一日,翻捡一个又一个的垃圾箱。

编辑:赵萌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