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河南光山县官网就23名学生被砍伤事件发布了最新消息,称警方初步认定嫌疑人闵拥军因受“世界末日”谣言影响持刀伤人,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检方12月16日批准逮捕。
17日晚,河南光山县委对已查清责任的首批责任人做出处理:主持陈棚完小工作的副校长张宗柱、文殊中心学校校长王生应、文殊派出所所长裴广斌给予撤职;分管教育的文殊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徐明等人予以免职。其他责任人查清责任后,也将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在此事件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当地脆弱的校园安保情况。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距出事学校陈棚村完小五公里,光山县文殊乡中心小学,号称文殊乡最大规模和实力最牛的一所小学,在中午的安保情况形同虚设,并未因14日陈棚村小学事故而有所加强。
17日中午12时40分,正值中午休息,该小学大门虽然紧锁,但是其中的一道小门可以自由进入。
脆弱的校园安防背后,有当地官员直陈作为贫困县,教育经费紧张。然而有专家称,更多并非经费问题,而是安保意识、经费落实乃至问责缺失的问题。
公开消息显示, 2010年12月底,中央财政曾下拨专项资金38.89亿元,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园安保设备设施给予一次性补助。
但这笔钱经过层层下发,究竟去了哪里,有没有用在学校安保上,依然存疑。
“几乎没有安保”
17日,光山网称,确认嫌疑人为闵拥军,除批捕外,对其患有癫痫病史及作案时对其行为的辨认、控制能力的鉴定,将严格依法进行。
14日上午,家住文殊乡邹棚村桃元组的农民闵拥军在街道上走着,若他往南拐几百米的话,悲剧可能就在离他更近的文殊乡小学上演;但是他当天却径直往东走,来到五公里之外的陈棚村中心小学。
对于当地学校安保的不力,村民很是担心。多位陈棚村小学的家长和学生告诉本报,和文殊乡中心小学相比,陈棚村完全小学的安保状况几乎可以用没有来形容。
一位家长介绍,该校并没有全职保安,大门一侧的房间此前只是作为小卖部。一位年过花甲的当地老人说:“陈棚村小学的大门经常大开着,我经常走进大门,把我学前班的孙子送到他自己的座位上去。”
而在17日上午,出事后的陈棚村小学显然紧张很多。大门紧闭,只留了一道小门供学生进出,家长们只能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校门口的黑板上一则落款日期为17号的通知,告诉家长孩子上下学时间并且写明当天学校值班的两个老师姓名。家长们说,这在此前并没有出现过。
上午9时许,陈棚村小学课间休息。两个调皮的小男孩趁着一位家长送孩子到校间隙,从门缝里溜了出来买东西,当时值班的两位老师并未制止。大约过了几分钟,其中一位老师才反应过来,对另外一位老师说:“赶快去把他们追回来。”
安保薄弱的“牛校”
距离出事陈棚村小学约五公里的光山县文殊乡中心小学,坐落于该乡文化路街道,是文殊乡最大规模和实力最牛的一所小学。
然而,其安保情况同样堪忧。17日中午12时40分,正值中午休息,该小学大门虽然紧锁,但是其中的一道小门可以自由进入。
记者目测年龄,其中往来人员有的是学生,有的不是;学校里的小学生有的在校园里走着,有的在教室过道追逐打闹。
记者进入该学校大门,并未遇到任何阻拦。大门右侧大约十平米的值班室大门敞开着,里面没人。进入大门,记者从该校主教学楼一楼走楼梯至三楼,并且进入到任何一间教室之中,亦未遇到任何老师的阻拦。
在走下教学楼之际,记者迎面撞上该校两名女老师,当两位女老师走出五六步路之后,才突然转头询问记者:入校原因。此时记者进入该校已经接近十分钟。
交谈得知,其中一位老师即为当天参与安保值班的杨老师。
经两位老师指点,记者来到该校值班室等候,记者看到墙上挂有《门卫管理制度》、《门卫岗位职责》、《教师值日职责》等画报,其中有的条例明确写着“严格检查出入人员的身份和证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但是这些似乎形同虚设。
等了两三分钟,一名自称姓杨的保安人员赶到值班室,他告诉本报:“当时正是吃饭时间,他之前去吃饭了,因此并未在值班室中值班。”
杨老师不久也来到值班室,她告诉本报:“学校有一名专职保安人员,从上午六点值班到傍晚六点,同时有两位老师每天当班,和保安共同负责学校门卫的安保工作。”
然而,本报在午休时亲眼看到,该校制度上规定的三名负责安保工作的保安或者老师,均未在值班室。
值班室靠窗一张将近1米高的桌子,桌面布满了灰尘,并未摆放来客登记花名册及笔;而和桌子严重不匹配的凳子破破烂烂,只有20厘米高,用竹子编造而成,几个角摇摇晃晃。
整间值班室乍一看就像一间混乱不堪的库房,门口散落着横七竖八的班牌;在另一个墙角是两个冰箱,冰冻着果冻。这些果冻是为隔壁小卖部准备的:前往小卖部的学生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