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聘是足疗店“永远的痛”
今年6月,张荻秋投资几百万开了一家足疗休闲中心。开店前,她做了几次摸底,“当时的调查显示,济南有很大的客户群体,一般好些的足疗店每天都排队”。她憧憬着新店开业后会顺利带来收益。
然而,残酷的现实给了张荻秋当头一棒,没技师,让她的店始终难以满负荷运转。“我的店有20多个房间,需要30多个技师,但现在店里只有十来个。”从开业至今张荻秋在多个媒体上打了数次广告,始终招不到人。“月薪5000到8000元,包吃包住。但到目前只有两三个人联系过我,最终还都没能过来。”
遭遇“技师荒”的不只是新店,一些老店也如此。2006年李荣从老家成都带着一个完整的团队来济南。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这家店在足疗圈子里都算得上大店。“我们随时都在招聘,招聘是这个行业永恒的主题。”李荣说目前他的技师稳定在70人左右,最多时曾达150人。“这个行业就是这样,技师流动性特别大,因为是老店,技师大部分是从老家带过来的,所以相对稳定。即便是这样,70多人的技师团队,仍有20多人不断流动。”李荣说,在济南有不少足疗店因为技师跟不上,开了没多久就关门了。
济南洗脚妹多来自四川云南河南
多位足疗店老板告诉记者,济南的洗脚妹,南方人较多,不少来自四川、云南相对贫穷的地区,除此之外,主要来自河南和济南周边。
李荣的店现在有专职足疗技师50多名,来自四川的有30多名,另外20人,河南的有十几人,济南周边的七八人。与李荣的店一样,张荻秋的十几名技师也有不少来自四川。“不只是我们两家店,济南绝大部分正规足疗店的技师都是这个结构。”李荣说,现在“80后”尤其是“9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即使没有好工作,父母、爷爷、奶奶也能供养,足疗这个行业在很多人看来是“低贱”职业,很多人不愿意干,“但在四川、云南一些地区,生活条件相对差一些,每家几个孩子,很早就出来打工,选择这一行的相对多一些”。
技师招聘背后有神秘人“操盘”
罗晓莹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在她看来,出现“技师荒”并不偶然。
“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思想上,给别人洗脚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低等职业,谁愿意给别人洗脚或是让自己孩子给别人洗?”罗晓莹说。张荻秋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南方和北方不一样,南方相对开放一些,北方就保守。再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能吃苦的不多,找工作也都挑挑拣拣”。
“做我们这行的一般都不在家门口,怕名声不好。虽然我们也是光明正大地工作,但很多人在思想上还是有偏见。”王春艳说。
“像娱乐圈一样,技师也是有圈子的。很多技师是被控制的,不是想招就能招得到。”张荻秋认为,有一群神秘的人操纵着很大一部分技师,这也是技师难招的原因之一。
追踪
绯闻、炒作、潜规则,一提起这些字眼,人们就会联想到娱乐圈。或许你想不到,在足疗行业里也有一个拥有特定标识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店主、技师、“技师贩子”,为各自利益明争暗斗。
放下手中的电话,王光友喝了口水,之后是不断的叹息声,电话那头是专门介绍技师的“贩子”。王光友是济南一家足疗店的店主。说起技师,有说不完的委屈和无奈。曾经,一个15人的技师团队在一夜间神秘失踪,他连夜驱车几百里从河北“偷”来5个技师。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特殊圈子、一群神秘的人,圈子就是专吃保底工资的技师圈,神秘人就是“技师贩子”。
一夜间15个技师神秘失踪
今年3月,王光友正筹备开自己的足疗店。因为之前曾对这个行业有些了解,他需要找一些懂行的管理人员和技师。经人介绍,一个15人的技师团队跟他达成意向,一起筹备足疗店。
“当时知道技师比较难招,下决心要留住这批技师,达成的意向是保底工资每人每月5000元,新店开业前3个月保底。”王光友说,因为店还没开业,这些技师都不用干活,但他还是每月给他们发一半薪水,“‘养’了这些技师3个月,直到6月份新店开业。”
“新店开业的前几个月,是拉客源的时候,技师们比较清闲,但约定的薪水还是足额发放。”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新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客源也一天比一天稳定,正当王光友憧憬着很快就能收回成本,突如其来的一件事狠狠地闪了他一下子。
“9月21日,新店开业3个月,与技师们达成的保底协议就在这一天结束,而之前一天刚刚给他们结清了薪水。”王光友说,就在这一天,15人技师团队一夜间神秘失踪,“之前一天他们还高高兴兴拿钱,认认真真工作,一点预兆都没有。”
后来有朋友透露,这个技师团队在圈子里很有“名气”,他们就是专门吃保底薪水的,提前找好下家,保底期限一到立即走人,并不愿意出力工作。
从消防通道“偷”来技师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王光友慌了神,赶紧补充新技师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一名技师告诉王光友,她认识5个技师在河北上班,只要能接出来,随时可以来上班。“我们开车跑了几百里,赶到河北。”王光友说,接这5个技师颇费周折,“人家店里也怕技师跑了,管理挺严,这几个人是顺着消防通道偷偷跑出来的。”
折腾了一夜,王光友终于将5个技师“偷”回济南。让他想不到的是,刚到济南,技师就开始提要求,“她们要求前3个月工资保底,每月4000元,还要求每人3000元补助分3个月付清,介绍人要收每人500元的介绍费。王光友被迫答应。“后来这些技师连同介绍人,在吃完保底工资后也都走了”。
开业5个月走了50个技师
王光友的新店开业5个月,先后有50多个技师吃完保底工资后就离开。他简单算了笔账,在第一批技师身上总共花费36万元,在后来的5个技师身上花费7.75万元。
“仅这两批人就从我账面上划走了40万多,其他走的技师情况也差不多,这50多个人就从我账面上划走近百万。”王光友说,因为新店刚开业,客源很有限,技师为店里带来的收益是有限的,“在技师身上,这几个月我赔了几十万”。
风波渐渐平息后,王光友开始考虑以公司的模式管理技师,与技师们签订劳动合同。“签了劳动合同,按规定给技师交保险,对她们来说也是个保障。但是,技师都拒绝。”王光友说。
记者问过十多名技师“愿不愿意签合同”,得到的答案都是:不愿意。来自四川的技师胡春芳说:“干多少活儿,拿多少钱,不想干了我就走,签合同太麻烦。”
编辑:温磊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