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西安经开区促产业优化升级调查

来源: 华商网  2012-12-24 11:54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华商网讯 近日,西安经开区发布《关于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意见》。经过20年发展,经开区成为全省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加快西安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承载区,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持续跃升的转型期、全面赶超的加速期,已具备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产业基础和物质基础。

  未来一个时期,经开区将以《意见》为指引,推动经济结构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升级,产业形态由单一松散向链条化、集群化升级,产业层级由低端向高端升级,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升级,实现“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主导产业集群化”,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有影响的都市经济和总部经济聚集区。

  围绕跨越发展,经开区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配套服务也全面跟进。12月6日,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启动,20个部门和单位集体入驻,设立48个服务窗口,可集中办理160项业务,为企业提供“一厅式”办公;12月11日,由经贸发展局提交的“高端人才奖励方案”,获经开区党政联席会审议通过,将向80名高端人才拨付奖励资金和相关补贴305.7367万元……在经开区,以创新促转型、以服务助升级、以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新一轮跨越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显著特色。

  腾笼换鸟

  以城市更新拓展产业承载空间

  城市空间布局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空间布局成为城市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完善城市发展形态,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建设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滨河城市新区”这一全新发展定位,是经开区对自身发展需求和周边形势变化的一种基础诉求,也是其利用空间优势,谋求跨越式发展的高瞻远瞩之策。

  正如《意见》所明确指出的那样,经开区要“坚持产业升级与城市升级结合。坚持产城一体发展,以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城市功能升级,以城市功能升级支撑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

  “项目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经开区的转型升级,是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并非一蹴而就、一朝之功。首当其冲的就是良好投资环境的营造”。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郭学民表示,开发区发展的核心在产业,支撑在企业,保障在服务和环境。为了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改善产业发展环境,经开区对转型升级的铺垫工作可以追溯到2007年底。在推进“退村建城”的过程中,经开区兼顾了“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明线是市民能直观体会到的,城市形象蜕变、生活质量提升;暗线则为产业优化升级,为加快都市型工业和智慧产业发展埋下伏笔、扫除障碍、开拓空间。从2007年起,经开区投入500亿元,对区内33个城中村全面实施改造。短短五年时间,经开区完成了30个城中村的整村拆除,拆除面积达到618万平方米,4万余村民从中受益;同时打通区内断头道路38条,新增绿化面积700余亩,一度纵横交织的高架电缆“蜘蛛网”全面落地,未央路、文景路、明光路3条贯通南北的主干道实现了系统改造提升;近日,经开区泾渭铁路专用线项目获得国家铁道部批复,正式进入建设阶段……这些,都为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积聚了巨大能量,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进而为产业优化升级营造出良好环境。

  环境优美了,空间宽敞了,但以产业立区的经开区依然将目光紧紧盯在工业经济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大课题上。他们加快实施和全面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科技成果转化、产业优化升级、园区协同互动、城市功能提升等一系列重点工程,使产业优化升级、区域跨越发展全面迈向纵深。

  为了给转型升级工作做好保障,经开区出台《鼓励城中村改造主体建设商务办公楼项目暂行办法》,引起了参与经开区33个城中村改造的17家改造主体单位负责人的极大兴趣。改造主体纷纷表示,将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经开区的转型升级战略,尽快优化工程方案建设商务写字楼项目,以高质量、现代化的总部经济大楼支撑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作为经开区新中心建设的又一重大工程,朱宏路以东区域综合改造对101家规模较小、产出能力低、技术设备落后的企业实施搬迁改造,并“因企制宜”制定一系列富有针对性、创造性的人性化、个性化的拆迁方案,令搬迁企业和涉及的各方利益得到应有的尊重,在理解自愿的基础上企业搬迁顺利展开,从而为经开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型都市工业培育创造了条件、夯实了基础。

  目前,朱宏路以东区域土地清理已完毕,储备土地3228亩,兵器大厦、中航重机等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总部类项目竞相入场。据悉,经开区正在积极谋划中心区4S店的科学搬迁、工业厂房的系统改造等一系列举措,更多“匹配”新中心产业发展的项目将会陆续进驻,充分兑现中心区“寸土寸金”的产业价值。

  伴随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逐级深入,经开区以产业化带动城市化,以新型的都市产业体系推动城市新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在率先“领跑”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服务于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战略布局。

  创新驱动

  让科技资源与实体产业紧密结合

  科技创新是推动进步的主导力量,也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持久动力,而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是科技创新的现实问题。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今年5月,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出台了《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意见》,依托中科院、西北有色研究院两大科研院所,中国兵器、中航工业、中国北车、中国电子四大央企成果转化基地,台湾科技产业园、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三大科技创新园区,着力破解科技资源分散、分隔、分离的“二元结构”矛盾,激活科技要素、促进成果转化。

  2012年1月6日,经开区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联合共建的稀有金属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揭牌。高性能钎焊材料等首批入驻的12个科技项目将在这里产业化,并促进国内外稀有金属行业的科技资源向基地聚集,达产后66亿元左右的预期年产值展示出科技资源整合的巨大价值。在西北有色院与经开区合作的近十年中,累计成功转化并产业化的项目有14个,总投资40亿元。现在已有2家企业产值超10亿元,1家产值接近10亿。而今年首批入驻的12个项目,总投资就达到56亿元,一举超过前十年的总和。

  “西北有色院作为国家级重点院所和集研究、中试与产业化为一体的大型科技集团,过去在经开区取得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研究院将以贯彻落实《意见》的相关精神为指引,以今年与经开区管委会合作共建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契机,以‘专、精、特、新’为方向,以三大园区建设为主要任务,发挥人才、项目、科技成果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完善创新平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结合,尽快实现百亿新材料产业目标。”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张平祥说。

  目前,由中科院西安分院、省发改委、经开区联合共建中科院西安科技创新基地,已完成前期筹备工作,即将全面开工建设。该基地占地600亩,分为南区和北区两大板块,重点引入中科院及国内各大科研院所的最新成果、人才团队、产业项目等科技资源,预计到2015年,将孵化科技项目10个,实现产业化项目5个,提供技术服务100项,实现新增营业收入10亿元,成为国家级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作为与之相呼应的重要端口,经开区还在渭北工业区先进制造业重镇泾渭新城规划土地1000亩,作为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基地;同时,为了不断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经开区除了出台相当“实惠”的扶持政策外,还在风景宜人的秦岭山中开辟400亩土地建设“专家创新公寓”,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科研工作环境。

  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突破口,经开区近年来采取系统性措施,促使新材料、航空产品转包等特色产业实现了递增式发展,并占据行业领先位置,全区科技资源聚集程度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实践的推进,带来了优势科技资源的加速聚集;要素集聚的强大气场,反过来推动统筹实践迈向纵深,让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委员、省经济学学会会长冯家臻认为,《意见》中特别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加强与中科院、西北有色院、中国兵器、中国北车、中航工业、中国电子、中国重研院等单位的合作,全力推进“两大”科研院所、“四大”央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的探索,不仅值得西安和陕西借鉴推广,对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加大扶持

  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真金白银

  围绕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内生增长动力,近年来,经开区先后出台了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关于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和引进高端人才、促进主导产业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企业品牌建设等专项政策,从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高端人才引进、产业协作配套、国际市场开拓、节能减排等企业科技创新的多个层面分类设计,制定了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给予企业全方位、成体系的扶持和引导。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西工大超晶科技公司是由西北工业大学联合院士、教授发起成立的科技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200万元,属典型的中小型企业。在这个体系之下,其8个科技创新项目先后获得资金扶持435万元,同时管委会还为其争取到15项上级专项扶持资金1138万元。这些项目涉及新产品研发、专利孵化、流贷贴息、技术改造和产业化提升等公司运营的诸多层面,促使超晶科技完成技术研发23项,申请技术专利26项,公司产值也从入区头一年的500万,跃升到2011年的一个亿,五年时间实现了20倍的增长。今年在整体经济形势不好的背景下,预计销售收入仍将达到1.5亿元以上。西工大超晶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薜祥义告诉记者。

  为扶持企业创新,经开区管委会从财政上每年拿出5亿元用于支持企业科技研发、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每年将新增财力的10%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每年拿出5000万元作为科研基金,在全区范围内征集产业链、产业集群及企业的方向性、关键性重大技术课题,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科研攻关给予重点支持。同时,经开区还将不断强化涵盖高端人才、企业融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内容的政策保障体系。

  11月21日,经开区举办2012年度自主创新产品发布会,61家区内企业的239种产品被确认为经开区2012年度自主创新产品,范围涉及新能源汽车、核电、大飞机、新一代战机、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领域。这是经开区首次面向区内企业征集自主创新产品并向社会集中发布,也是经开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深入挖掘区域内生增长动力阶段性的成果展示。这些产品中拥有发明专利104个,实用新型专利297个,软件著作权15个,国家标准10个; 80%以上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50%以上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此次自主创新产品,经开区采取对每个产品给予一定奖励。同时,经开区还对2012年度促进主导产业发展专项第二批计划项目进行公布,来自区内企业的8大类165个项目,获得管委会2679.32万元资金支持。

  截至目前,经开区促进主导产业发展专项共支持企业项目566个,承担国家、省、西安市重大科技项目411项,专利申请量累计8049件,拥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90家,企业累计技术成果交易额14.26亿元,

  “明确了重点任务,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就政策措施和机制保障来看,《意见》标题设计不落俗套,具体内容有较强的实用性,主攻方向亮点纷呈,保障措施操作性强。这些措施的推进必将对西安经开区的新一轮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冯家臻评价到。

  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要用经济说话,而经济水平的高低则更多体现在实体经济现代产业发展水平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开人将产业优化升级作为第一要务,用大气沉稳的态度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迎接历史的考验,实现经开区的新一轮跨越发展。 

编辑:高尔

更多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