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官员扣留记者强塞封口费 网友:官员为何怕媒体

来源: 华声在线综合  2012-12-28 10:29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12月26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称,该刊记者徐智慧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采访时遭阻挠。当地官员欲以一万元“封口”,遭拒绝后,将徐智慧扣留。经杂志社交涉,当地将其“礼送”离开。据了解,从24日开始,徐智慧在南皮县当地采访非法取土破坏农田一事时,就有人尾随其后。26日下午,徐智慧到该县国土局采访,准备离开时,被堵在办公室不让走,县国土局办公室主任薛文远要给他一万元,被他拒绝,但对方说如果不拿钱就不让走。

  事件进展

  @中国新闻周刊:【请扩散!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被扣】直到下午5点20分,徐智慧依然被南皮国土资源局扣押。该局副局长高国青出面称要“请吃饭”,徐婉拒并要求回京被拒绝。薛文远在电话上要求编辑收钱并承诺不对此事进行报道,还称“如果徐智慧走我就得死了。”徐跑出国土资源局试图逃走,但被薛等人追上继续扣留。

  @中国新闻周刊:@徐智慧_北京昨晚已平安离开南皮,感谢大家,无法言表!

  @中国新闻周刊:【沧州市国土局称相关官员被处理本刊期待调查结果】今晚,沧州市局发函称,南皮县局薛文远言行失当,已被建议免去办公室主任一职。并表示,已就记者反映的非法取土破坏农田事件,责成南皮县局调查。本刊期待调查结果,也将继续关注此事。

南皮县国土局作出书面回应(微博截图)

  南皮县国土局作出书面回应(微博截图)

  新闻解读

  扣留记者强塞封口费,南皮县国土局真牛

  从上面这则新闻不难看出,南皮县国土局真是牛得可以:

  一是“权乱”。国土局担负着保护和合理开发国土的重任,南皮县存在非法取土破坏农田一事恐怕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他们面对记者的采访,显得很慌乱。这岂非“此地无银三百两”?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若是能依法行政,何惧记者的采访报道?看来南皮县国土局违法行政、非法取土破坏农田一事的确存在。身为国土局,理应守土有责,如果因为非法取土殃及农田,这样的官衙养着供着干什么?

  二是“胆大”。记者徐智慧在南皮县当地采访时,就有人尾随其后。后来徐智慧到该县国土局采访准备离开时,又被堵在办公室不让走,并且该县国土局办公室主任薛文远硬要给记者一万元封口费,如果不拿钱就不让走出南皮县国土局。看看南皮县的个别官员是多么的胆大妄为,竟然连记者的人身自由都敢限制。为了阻止记者正常的采访报道,为了防止记者将他们的丑事抖露出去,个别官员也顾不得党纪国法了,“死猪不怕开水烫”,一幅豁出去的无赖样儿。

  三是“钱多”。也许南皮县国土局的官员见惯了大把大捆的钞票,一万元在他们的眼里纯属小钱。为了封堵记者的口,该县国土局办公室主任薛文远硬要给记者一万元,被拒绝后便说如果不拿钱就不让走。一万元其实不是小数目,这钱也是纳税人的血汗呀!南皮县国土局凭什么拿纳税人的钱去私下行贿记者?凭什么要民众为国土局的违法行政买单?钱再多也是百姓的钱,不当用就绝不能乱花一分钱。

  有关部门对南皮县国土局的如此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既给当地百姓一个交代,也给受到阻挠骚扰的记者一个说法。在新的中央领导层严厉整饬官场的今天,南皮县国土局仍我行我素,岂能容忍之?(红网文/钱桂林)

  “封口费”怎能封得住事实真相

  众所周知,揭露事实真相,彰显正义,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年来,许多商家、企业、单位、干部的不法行为都是通过媒体曝光得以揭露,因此,新闻记者成为了“心中有鬼”之人的克星。做了亏心事,自然就怕“鬼”敲门了。然而,欲用“封口费”的方式,遮掩家丑,这位官员确实是大错特错。

  且不论有错是否当改,官员用钱疏通想避免丑事外扬,已经是侵犯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了。扣留记者,“建议”媒体不要报道,也是侵犯公众监督权的表现。在公民基本权利深入人心,公众维权意识普遍提高的当下,有些官员想通过金钱诱惑与权力压迫遮掩事实,妄图只手遮天,只会引来公众更多的反感和不信任,最后民心尽失、被免职检讨,怕是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利益与正义取舍之间,履行监督义务,彰显社会正能量。从南皮县官员用一万元做“封口费”的行为来看,笔者认为这反映出了一个事实,即存在个别新闻监督者,为利益所动,置监督职责于不顾,对事实真相不予曝光的现象。自然,这类现象也是极为少数的,正如此事中被“扣留”的记者徐智慧一样,面对利益诱惑与权力压迫时果断站在正义一方的,才是支持社会公正监督体系的主流。徐智慧的行为,体现了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公平正义“正能量”,值得所有监督主体学习。新闻媒体、社会大众,和谐中国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监督权力,也有监督义务,社会的公平正义要靠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来维护,没有谁有权力侵犯我们的监督权,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履行好监督义务。

  “封口费”之举,露出官员作风问题,有损政府公信力。面对问题,官员首先想到的竟是怎么去“堵”住东窗事发,拿出一万元做为记者的“封口费”,而不是反躬自省,想办法及时纠正弥补。即便最后还是“礼送”记者离开,事实也是纸中之火——包不住。此事不仅是对当事官员的形象有损,也损害了官员在广大群众心中所代表的政府的公信力。希望经此一事后,官员和有关部门能及时意识到错误根源,树立良好作风,以“疏”的方式去“堵”家丑外扬。用诚信实意,维护政府部门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十几亿公众的悠悠之口,“封口费”可以封住公众信任,却封不住事实真相。徐智慧果断拒绝金钱利益之举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也证明强大的社会监督体系之下,违规违纪之火,再也不能再公众监督之纸下藏身。(长江网文/何奉芹)

  微言大义

  @悾悾控83:记者,高危行业,建议给记者朋友们都买一份高额保险,以解后顾之忧,钱由政府出……

  @程建鹏微博:薛副局有什么权力扣押记者?是否涉嫌非法拘禁?光建议免职就完事儿了?

  @路人某某丁:天高皇帝远,这里老子说了算,不少地方干部心态。

  @爷们新北漂:问他们:为什么怕媒体?

  @角落里的爱wjz:哎...最终还是转回去南皮县查,估计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恒木:为什么不是刑事处罚,非法拘禁!

  @大卫办公室写字楼租赁-王韬:纸包不住火了才发声明。

  @谭雅谭雅:河北官员被指扣留记者给其封口费称不拿钱不让走,苦逼的办公室主任啊,明明是该地的问题,结果最后结果只是办公室主任被免职。

  @纪小威_9id:河北,太热情了!

  来源:华声在线综合

编辑:白玫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