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5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死在编制里”活在焦虑中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1-15 04:56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1月4日,哈尔滨市448名面向全国招聘的事业编制环卫工人正式走上清扫保洁作业一线。本次公开招聘共引来1万余人报名,最终参考的7186人中,拥有本科学历的2954人,占41.11%;29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最终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一位落榜的硕士生表示不会轻言放弃,宣称:“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这话乍一听起来,有一种风萧萧兮的感觉,实在太悲壮了,但细想起来,却实在不对味——不过是个工作岗位,用得着跟要去刺杀秦王似的吗?我绝无丝毫看轻环卫工人的意思,更不是说提升环卫工人的文化素质和技术含量不重要。但是,崇敬与感恩之心无法遮掩的是,环卫工作岗位的技术需求和文化含量,确实并不特别需要经过长达20年苦学的研究生那么高的标准。一个读了20年书,已不算年轻的年轻人,怀着一副“必死”的心态要撞进“编制”的场面,背后所潜藏的台词,确实给人惊心的感觉。

  这里面,既有高等教育泡沫化扩张造成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泛滥的问题。也有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紧张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但最显著的问题,却是人们心中深深的不安全感。那位发出要死在编制里豪言的研究生,目前正在干着的工作,是月薪4000元左右的媒体工作,但他为什么向往扣除各种杂费之后只有1500元的环卫工呢?答案只有一个,编制,及其带来的医疗、教育等一系列社会保障的不同,是很多人做这种选择的重要原因。

  过去的三十年里,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铁饭碗”,用一种不安稳的工作状态,刺激和提高劳动效率。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使得我国在经济实力超越日本之前,工作狂和过劳死以及失眠者的数字早早地超越日本。各种各样的KPI考核,花样翻新的“末位淘汰”,使许多人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相信人与人之间必须弱肉强食才得以生存。而房价、医药、教育等并不算乐观的民生问题更是为这种不安全感推波助澜。于是,人们唯一渴望的,是寻找一个稳当而有安全感的工作。而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公考和事业编制上来了。

  虽然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工作也各有亲历之后才知道的艰难和苦楚。但不能不承认的是,它确实是当下中国唯一没有打破的“铁饭碗”,这也是人们趋之若鹜的原因。数万人同报一个岗位的考试,早不是新闻。几十个研究生争当清洁工,可谓是把这种愿望,推向了一个极端的地步。

  在北欧旅行时,人们会惊奇地发现,路边打扫清洁的环卫工人,很多都是妙龄美少女。这是因为当地的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不错,对年轻人具有吸引力。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任何虚的赞美和恭维,都不如实在的解决好他们的福利,更能使岗位具有吸引力。哈尔滨为环卫工人解决“编制”,确实算是一件有意义的尝试,能吸引到各种高素质人群来参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一遇“编制”,石头都会变成金子,扫地工作立马被大学生甚至硕士生抢着干,并有人立下死志要为之奋斗的场景,真的就是正常状态么? (曾颖资深媒体人)

编辑:曹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