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1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国务院要求各地落实带薪休假 有望增1至2个黄金周

来源: 人民网  2013-02-18 12:36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据国家旅游局网站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安全第一、绿色消费,大力推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积极创造开展旅游休闲活动的便利条件,不断促进国民旅游休闲的规模扩大和品质提升,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三)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完善针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的休假保障措施。加强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职工休息权益方面的法律援助。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

  (四)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稳步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城市休闲公园应限时免费开放。稳定城市休闲公园等游览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并逐步实行低票价。落实对未成年人、高校学生、教师、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实行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鼓励设立公众免费开放日。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各地要将游客运输纳入当地公共交通系统,提高旅游客运质量。鼓励企业将安排职工旅游休闲作为奖励和福利措施,鼓励旅游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给予旅游者优惠。

  (五)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休闲公园、休闲街区、环城市游憩带、特色旅游村镇建设,营造居民休闲空间。发展家庭旅馆和面向老年人和青年学生的经济型酒店,支持汽车旅馆、自驾车房车营地、邮轮游艇码头等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园绿地等公共休闲场所保护,对挤占公共旅游休闲资源的应限期整改。加快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街区、景区等场所语音提示、盲文提示等无障碍信息服务。

  (六)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鼓励开展城市周边乡村度假,积极发展自行车旅游、自驾车旅游、体育健身旅游、医疗养生旅游、温泉冰雪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旅游休闲产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提高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开发适合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不同人群需要的旅游休闲产品,开发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都市休闲、城市观光、文化演艺、科普教育等旅游休闲项目,开发旅游演艺、康体健身、休闲购物等旅游休闲消费产品,满足广大群众个性化旅游需求。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加强旅游休闲的基础理论、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加大旅游设施设备的研发力度,提升旅游休闲产品科技含量。

  (七)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加强旅游休闲服务信息披露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安全风险信息提示,加强旅游咨询公共网站建设,推进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集中区等公共场所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完善旅游服务热线功能,逐步形成方便实用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完善道路标识系统,健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的旅游交通服务功能,提升旅游交通服务保障水平。加强旅游休闲的安全、卫生等保障工作,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健全旅游安全救援体系。加强培训,提高景区等场所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和志愿者无障碍服务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休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质量,加快旅游休闲各类紧缺人才培养。

  (八)提升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制定旅游休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健全旅游休闲活动的安全、秩序和质量的监管体系,完善国民旅游休闲质量保障体系。倡导诚信旅游经营,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跨行业、跨地区、多渠道的沟通和协调,打击欺客宰客、价格欺诈等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畅通旅游休闲投诉渠道,建立公正、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依法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旅游休闲市场环境。

  三、组织实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发展改革和旅游部门负责实施本纲要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相关部门要将旅游休闲纳入工作范畴,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共同推动国民旅游休闲活动发展。

  (十)加强规划指导。要把国民旅游休闲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发展规划。加强对各地旅游休闲发展的分类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编制适合本地区旅游休闲发展专项规划。城乡规划要统筹考虑旅游休闲场地和设施用地,优化布局。

  (十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旅游休闲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休闲线路和优质旅游休闲产品。鼓励和支持私人博物馆、书画院、展览馆、体育健身场所、音乐室、手工技艺等民间休闲设施和业态发展。落实国家关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

  (十二)加强监督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本纲要的要求,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强化综合执法,确保旅游休闲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得到有效实施。

  通知全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3年2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相关报道: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将颁布 旅游收入望年增500亿

  而国务院即将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福音。其最大的看点就是着眼于推动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以增加民众可自主支配的假期。据了解,在此推动下,公众每年可能增加1至2个类似于黄金周的度假时段,这将刺激旅游消费出现爆发式增长。据测算,有望年增旅游收入500亿元。

  今年将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历时3年,几易其稿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即将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日前表示,今年将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扩大旅游消费的重要工作抓手,抓住契机推动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制定鼓励居民旅游休闲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和引导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纲要》最重要的看点就是推动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增加民众可自主支配的假期。这意味着公众每年可能将会增加1至2个类似于黄金周的度假时段。根据以往数据,每个黄金周能带来约1亿人次的出游消费,实现旅游收入500亿元以上。以此类比,落实带薪休假所带动的消费量将相当可观。

  2012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旅游市场的火爆场景,至今还让人历历在目。仅高速免费通行一个政策实施,就引爆了中国的旅游市场。华山、九寨沟、丽江等,不少知名景区因游客太多,超出了其承载能力,也引发了不少矛盾冲突和思考。

  一方面,旅游业发展和旅游环境还有很大提高的余地;另一方面,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普通家庭可以承担,并且有意愿进行的一项消费活动。居民休闲旅游的时间保障就显得更为重要。

  “平缓游客集中于公众假日出行的现状”这一诉求日益被旅游管理部门重视,也成为《纲要》的着力点。在当前旅游、休闲资源远远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在时间轴上合理分派旅游消费需求,无疑能够带来旅游业及交通效率大幅度的提升。

  “旅游作为一个与空间移动密切相关的行业,与交通发展密切相关,在公众假日集中的情况下,旅游交通需求集中释放造成的拥堵,一直以来是航空、铁路及公路运输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峰表示,以三亚旅游为例,春运、国庆期间一票难求,酒店房价飙涨;然而,到了淡季,甚至出现星级酒店零入住的极端情况。

  杨彦峰说,带薪休假的落实,正是在时间分布上能够有效地解决旅游的季节性紧张状况,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显著提升景区、酒店和交通运输业的运营效率。

  海通证券的报告指出,《纲要》由国务院颁布,级别最高,有助于落实和推进。其推测,规划内容将包括推进带薪休假、鼓励企业奖励旅游、学生旅游、企业旅游支出税收减免等。对我国旅游产业构成中长期利好。

  将加大旅游休闲基建投入

  除了推动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外,各地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也是《纲要》重要的看点之一。

  《纲要》提出,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将旅游休闲设施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地方发展规划。这意味着,政府对旅游休闲产业属性的认识将向公共服务性质方向转化,并谋求在发展规划中予以保障和支持,这将带动地方对休闲设施基础建设的投入。

  据透露,从休闲基础设施投入的板块和项目上来看,针对散客的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将进一步加强,目的地公共信息网站、旅游咨询中心、标识系统建设等智慧旅游城市建设项目可望提速;与国民旅游休闲场所与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市政公园、休闲街区、休闲综合体、环城游憩带和度假区,乡村旅游度假区、自驾车服务体系等项目可望持续发展。同时,城市博物馆、艺术中心、科普园地、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文化福利设施也将获得资金支持。

  旅游消费成新兴消费热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立足于拉动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而旅游对于拉动内需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作用。旅游消费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兴的消费热点,发展空间较大,不但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增量,同时也对改善和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旅游消费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约为10.65%,旅游消费已经成为消费的重要构成部分。特别是在外需不振,投资拉动乏力之下,有效扩大内需,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彦峰指出,在汽车、家电、房地产等消费潜力有限的情况下,旅游等服务业的重复消费需求将在启动内需、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方面发挥战略性作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旅游业,特别是国民旅游在近些年的蓬勃发展引发了新的关注和思考。

  “过去在全世界,受到关注的都是国际旅游。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从入境旅游开始的。直到最近几年,我们才深刻认识到国民旅游才是旅游经济的主体。” 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指出,特别是在2012年,我们的这一认识更加理性。

  戴斌说,从市场面来看,国民大众旅游消费占到整个市场的96%;从产业发展来看,旅游业态培育与各地旅游目的地的完善也都是围绕国民大众的旅游消费布局的。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大国旅游发展的特色,与新加坡、泰国、中国香港等地区的旅游发展道路是有根本区别的。“国民大众的旅游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性支撑力量。”

  《旅游法》有望今年通过

  除了《纲要》出台外,2013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另一件大事是,按照全国人大旅游立法工作进度,今年《旅游法》有望审议通过。《旅游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矛盾、问题,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有券商报告称,《旅游法》出台可以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并且从立法上保障带薪年休假等核心制度的落实。

  相关人士表示,在“十二五”时期,随着实施《纲要》,制定《旅游法》以及《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等重要法规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休闲的公共支撑体系将会成为居民休闲优化的坚实基础。

  根据2013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年国内旅游将达32亿人次,增长10%;出境旅游9200万人次,增长15%。

编辑:曹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