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堂里播放的纪录片吸引着村民 实习记者 袁琛 摄
半年内要拆掉存在千年的村落,西晁村的村民有很多不舍。为了留住对村庄的记忆,村上筹集40万元给村子拍了部纪录片。
村子已有千年历史
是花卉专业村
西晁村又名西晁家庄,村史记载该村为汉代名人晁错故里,建村已有千余年历史,西晁村地处雁塔区的最西端,隶属鱼化寨街道办。全村拥有土地1780余亩,村民400余户,人口1500余人。
西晁村党支部书记汪群昌说,1998年,西晁村从福建引进西洋杜鹃花,开始谋求农业产业调整,起初并不顺利,气候的不适应让村民亏了不少。随后,村里花钱从东北运来高品质的土壤,建起大棚保温,普及喷灌技术,一步步解决种植问题。2008年西晁村全村完成土地流转,彻底告别了传统的农业种植时代。改变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粮村贫瘠旧貌。
现在西晁村早已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卉专业村、富裕村。但根据西安市政府“地铁、城改同步进行”的精神,地铁三号线工程将西晁村330多亩地划成停车场,另外153户要配合高新区的城改工作。这意味着整个村落将面临推倒重建。
拍摄用时半个月
村民都是主角
“前些天,政府文件下达,可能半年内西晁村就要拆迁了。”当时听到消息后,很多村民既喜悦又伤感,他们看着昔日的邻居——高新区,早已变成繁华的都市,他们也羡慕这样的生活,但毕竟故土难离,要失去繁衍生息几代的故土,心里也非常不舍。“这里毕竟是我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一砖一瓦都印有自己成长的足迹。”西晁村党支部副书记尤秉生说。
为了给西晁村留下记录,村民想出了一个好点子——拍纪录片。村支部筹集40多万元找到专业的策划公司,商量决定此片以“家在西晁”为主题。由于西晁村往年每个节日活动都有摄像的好习惯,保留了不少的音像记录,此番纪录片并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仅仅用时半个月,拍摄过程中,全村老少齐上阵,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也都承担了幕后的工作。
据介绍,纪录片里以往日村里的生活为主,记录着西晁村从上世纪50年代破旧的泥瓦房变成现在的高层洋楼,记录着村民从吃不饱饭到现在的人均收入达一万四千多元,记录着西晁村引进50多家企业,建起排排整齐的厂房……片子展现了西晁村的风土人情,展望着拆迁重建后的新生活。
纪录片的结尾村民们齐望远方
2月24日是元宵节,村支部决定在当天首映纪录片。“村子今年就要全面开动工,元宵节也是全村在故土的最后一个节日,所以也是为了纪念这最后的节日。”
当纪录片播放时,热闹的礼堂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村民睁大眼睛找寻着自己的身影。看着90多岁的老母亲出现在画面时,村民汪师傅流下了伤感的眼泪,“拍摄时,母亲还未去世,想起给母亲洗脚、剪指甲的场景,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66岁的尤梦学说,他在村里住了几十年,看着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村民质朴的民风,希望通过纪录片将这种单纯的民风和村子的优良传统保留下来,继续传承下来。
在纪录片的结尾,村民们齐齐眺望远方。他们说,这代表着希望,尽管对西晁村仍然依依不舍,但相信故乡的明天会更美好。据悉,制作完成后,这部投资40万元拍摄的纪录片将作为村子的收藏。
本报记者李浩
编辑:温磊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