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周秦汉三朝文化熠熠生辉 “文化沣东”呼之欲出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2-28 10:10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阿房宫古遗址公园效果图

    文化只有根植于群众,才能结出惠民的果实。2012年,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依托区内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文化建设路径的同时,采取多种方法送文化到老百姓家门口,“文化沣东”已然呼之欲出。未来,沣东新城的城市品牌会因文化而变得更加精彩,大西安的文化影响力将在这里熠熠生辉。

传承
周秦汉文化照亮沣东

    近年来,西安多个遗址公园开建并开门迎客,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市民文化水平大幅提升提供了可触摸的知识模板。

    沣东新城,这方中华文化的发祥圣地滋养了周秦汉三朝文明,曾有过周丰镐二京都城、汉建章宫、上林苑、昆明池的辉煌,牛郎织女传说亦发源于此……大批历史文化的留存,让沣东的文化传承远达天际,生生不息。

    沣东新城从成立之初,就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其“两带七板块”的发展规划里,周秦汉历史文化展示带、镐京优美小镇板块、阿房宫人文旅游板块、昆明池水利工程板块都与文化建设息息相关。

    这些遗址公园中,最为世人所熟知和期待的,莫过于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遗址公园。2012年10月,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国际竞赛评审会在西安召开。全球7家重量级规划设计机构“出招”论阿房。最终出炉的概念性规划方案,将集合7家团队的亮点和优点,成为今后阿房宫遗址公园控制性规划设计、具体建设的指导方案。

    下一步,沣东新城将继续挖掘区内文化遗存及其精神内涵,同时积极落实文化建设“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使其最大程度服务群众生活。

惠民
文化活动处处开花

    在沣东新城,三五成群到农家书屋看看书、过过“文化招”成了农民最“时尚”的休闲活动。农家书屋里,除了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种植、养殖类等书籍外,小说、散文集等文学类书籍也陈列其中。“借阅最多的还是农业种植、养殖类书籍,因为这种书更贴近农民,对他们有更为实际的用处。”图书管理员介绍,农家书屋藏书内容还将不断更新。

    为落实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要求,沣东新城在辖区内全面推广包罗万象的农家书屋,倡导全民阅读,不仅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更为帮助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只是沣东新城文化惠民的动人旋律之一。为在区内推行文化下基层活动,沣东新城为辖区内每个村子配备了投影仪、播放器等文化设备,并定时在农村、社区开展文化汇演,让群众茶余饭后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最值得注意的是,沣东新城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文体指导员队伍。辖区151个村组(社区)各设立1名文体指导员,基本形成文体基层网络队伍,实现了区内文化生活有设施、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

产业
城市品牌的助推器

    在沣东新城“两带七板块”的产业格局中,文化旅游产业被赋予重要使命。作为其文化产业重头戏的周秦汉历史文化展示带,将打造成彰显周秦汉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承载区域,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文化产业创新的重要支撑。

    以阿房宫遗址保护为核心,重点建设3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和西安城市中央森林公园的阿房宫人文旅游板块,将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唐代大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的“天下第一宫”奇观,力争成为西安又一个国家级旅游目的地。

    为保障文化旅游产业顺利发展,积极践行十八大关于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的要求,沣东新城成立了西安沣东文化策划有限公司,负责策划、执行区内文化活动,推动区内文化产业上台阶、成规模。

    今年开始,沣东新城将与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对接,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对新城未来的文化发展作出指导性安排;设立文化产业企业孵化基地,推出一批有影响的文化产品;并争取各方资金,多措并举扶持文化企业,推动区内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 通讯员 张雷 张维博)

编辑:周庆辉

更多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