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市民火烧浐河芦苇荡 将其辟为私人菜地盖地膜种菜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3-07 05:26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昨日浐河河道内,芦苇被烧毁后留下黑漆漆的土地

  市民

  风吹芦苇波浪起,这样的美景不该毁呀

  浐灞管委会

  河道严禁种菜,将进行生态保护

  芦苇(即古诗词中的蒹葭),择水而生,在古诗词中常常与秋风秋雨、长夜孤舟相伴。西安浐河的河道里,也生长着大片芦苇,不过它们的命运却差得多:为了给一片片“开心农场”让路,不少芦苇被焚为灰烬。

  芦苇荡变身“开心农场”

  浐河的芦苇很多,大片大片地长在河道中。风一吹,像波浪一般起伏,很是好看。但沿咸宁路浐河桥向南,就有了不一样的景象:河中间荒地上,除了黄色的芦苇,还有一块块像棋盘似的“菜地”,以及不少已经烧焦的土地。

  菜地主要集中在浐河岸边的一个小区附近,“主人”有很多,相互界限清晰。蔬菜种类也不少:生菜、菠菜、小葱……从生长情况看,大多数“主人”对菜地照料得很精细,有的还很专业,给小块菜地盖上地膜保暖。

  不过相对于菜地,野生的芦苇们很“悲惨”:几乎每块烧焦的土地上,都曾是芦苇生长的地方。有些烧过后的土地没有及时辟为“菜地”,芦苇又顽强地露出了头。

  菜地“主人”:“种不了多久了”

  “这些菜地都是把芦苇烧掉后整出来的。”住在附近的朱师傅也整出了一小块地,种了些经常吃的蔬菜。他说,与其让芦苇占着地方,不如把地加以“利用”,“自己种些菜,绿色,吃着放心”。

  昨日上午11时,有几个人还在菜地上忙碌。一名正在收菜的中年男子提着塑料袋,拔了几根葱装起来,准备中午做饭用。“有人说过不能种。可就是种点菜,看着也好看,有啥呢?”随后他叹了口气,“听说要改造了,就快种不成了。”

  事实上,芦苇地变菜地,这样的情景已有好几年了。常带孩子来这里玩的郭先生很感慨:“要说种菜也不是坏事,可河道里有芦苇会更好看些,种菜总觉得不伦不类。”他说儿子上小学,班里的同学很多人说没见过芦苇,“要是烧光了,去哪儿看啊?这样的美景不该毁。”

  浐河治理有望重现“蒹葭苍苍”

  据了解,浐河生长的芦苇和植被,既能保护河岸又能净化水流,这里已被列为河道生态保护区。

  浐灞管委会工作人员说,他们曾多次制止在河道中间种菜,并给种菜者做工作,而且已启动了一个生态重点项目——浐河城市段综合整治项目。这个项目以桃花潭、浐河咸宁路以南区域为重点,推进浐河城市段全域整治提升工程,并启动沿河城市景观设计,强化沿岸休闲、旅游配套设置,优化浐河城市段空间布局。这也意味着,河道中间的“开心农场”将彻底消失。

  按照规划,浐河上游的采砂场将依法关闭,从而提升浐河水质,从源头解决河道淤积问题。浐河城市段从上游的雁鸣湖到浐灞交汇口的河道,经清淤疏通、堤防改造以及沿河两岸的景观包括绿化等一系列建设后,浐河城市段有望成为一条生态带、景观带、文化带、休闲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诗经》里的句子。“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晚泊牛渚》一诗中描述的景象令人神往。和这些美景一样,改造后的浐河同样值得期待。 本报记者 宁军/文 张喆/图

编辑:陈晨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