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19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浙江嘉兴船工称官方死猪数据作假 已掩埋几万头

来源: 红网-潇湘晨报  2013-03-19 09:51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养猪业膨胀死猪与猪粪抛入河浜,河水黑得深不见底

  当地村民认为死猪流入河中,多是猪得了传染病,养猪户不得不扔所致

  当地渔民们说,死猪主要是当地养猪农民扔到河里的,也有的是从河流上游漂下来的。

  新丰镇早在1990年代就开始大规模养猪。全镇有10个行政村,养猪户超过10万,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在养猪。因为养猪业的带动,成片的绿色牧草,有六七个窗户的长排猪舍,飘忽的猪粪臭味,构成了新丰镇各村庄的猪园风光。

  尽管这里的“竹林三元”猪远近闻名,但死猪处理和猪粪排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渔民们说,近两年,河里的死猪越来越多。陈巧根认为,死猪之所以多,可能是养猪户的猪得了传染病,养猪户才不得不扔所致。

  嘉兴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蒋皓介绍,猪的正常死亡率是生猪出栏数的3%。最近死猪较多,是冬天天气寒冷,小猪抗冻能力弱所致,目前全市猪的死亡情况正常。

  按照这个说法,新丰全镇一年生猪出栏40万头,该镇每年正常死亡的生猪为1.2万头,平均每个村一年死1000多头猪,平均每个月,一个村死亡的猪约为100头。

  但3月15日上午,记者跟随死猪回收人员一行看到,死猪回收人员在竹林村7个垃圾站,就收到死猪70多头。回收人员钟德说,他们每天上、下午要两次去垃圾站收死猪,下午回收到的死猪数稍微少点,他和另一个搭档,做这个工作已经一年。体形大的死猪需要两个人抬,小的则如大老鼠的死猪,则直接扔回垃圾站。

  据竹林村一个垃圾站旁干农活的村民介绍,他们村小组有400户村民养猪,每天扔到垃圾站的死猪,几十到上百不等,死猪多的时候,扔得路边到处都是。

  更重要的是,这还不包括水里的死猪。在新丰,死猪抛入河浜,是公开的秘密。“(养猪户)他们一般在晚上,或者清晨,趁没人看见就扔到河里。”许留根说。

  新丰镇政府官网显示,该镇从2012年开始陆续在各村修建畜禽无害化处理池。回收人员把收集的死猪扔进化学池,待其分解。而此前这些死猪最大的葬场,是环绕于养猪农户屋前房后的河浜。

  尽管政府组织专人回收死猪,并制定严格的政策,“乱扔一头,抓到拘留五天,罚款三千”,却依然无法改变河道随处可见死猪的局面。

  渔民们说,除了死猪造成河流污染外,河流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污染源是猪粪。

  新丰镇政府一份“2011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百日攻坚’”方案显示,政府组织3支专业执法队不断巡查,阻止养猪户偷排猪粪。但显然效果不大,河浜已成为养猪户的排泄猪粪池。远离猪舍、住在河边的渔民陈巧珍说,“早晨起来,坐在家里闻到一阵猪粪臭,就知道又有人偷排了。”

  猪粪直排入河流,使河流变成“黑河”。在天晴时,透过平湖塘河面清澈的流水,人们可见河底的猪粪沉渣。而那些猪舍附近的河浜,则是黑色的河面,黑色的河底,黑色的河面映着一排排农民修葺一新的时尚别墅,而猪粪在河里浮沉。

  政府的逻辑

  鱼是否在河水发臭前已死,不得而知

  渔民多次上访求解水污染问题,未果。随后渔民改行,少有人再谈论该问题

  “这样的河水怎么还会有鱼?”五十多岁的徐玉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渔民,当别人问她是否捕鱼时,她愤愤地反问道。

  作为鱼米之乡,新丰镇上、平湖塘边,保留了丰南和丰北两个渔村。早在2003年,包括丰南渔村在内的5个乡镇的9个渔村渔民,就联合向当地反映水域被猪粪污染等问题,在此之后,几乎每一年都有村民联合上访。但河流仍被一污再污,污染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2009年,丰北村渔民许金良接受《嘉兴日报》采访称,2005年新丰镇80%的河里已没了鱼的踪影。2013年3月16日,渔民陈巧珍对潇湘晨报记者说,一开始河流虽然塞了猪粪,但偶尔能捕条鱼,也是臭得卖不出去。前几年则是一条臭鱼都没有了。

  “我们去上访,他们把材料往抽屉一关,没事了。”丰南社区渔业组组长李辅成说。

  实际上,政府并非没有回应。

  2011年10月13日新丰镇政府书面答复徐玉妹等13人向市、区政府上访反映的问题。但这份答复中,镇政府对于水污染的表述令人费解。渔民反映“所在区域内水源污染严重,导致近年来渔业资源匮乏”,政府称,经调查核实,“反映问题基本属实”。但处理意见和依据又说,“我镇南部水域面源污染在部分区域有所存在,大部分流通水域水质还好。”所以政府认为渔民要求政府补偿的依据不足。

  2011年10月17日,嘉兴市南湖区农业经济局也回应了渔民的问题。这份公文称,河水变黑发臭的原因,“可能是恶劣天气形成的,是暂时的。”接着又用这样的逻辑总结:“你们没有提到河道变黑发臭造成鱼类死亡,是否是(河道变黑发臭)之前鱼类已经死亡还是你们没有提到,我们不得而知。”

  渔民十分气愤,在当年的10月31日又去南湖区政府上访,他们认为:“由于河水大面积污染,哪来鱼类死亡可言,水中本来就没有鱼。”

  南湖区政府对渔民们申请的行政复议作了答复,仍支持“河水变黑发臭只是暂时现象”的观点,至于无法捕鱼的问题,区政府回应:“工作人员现场勘察时看到仍有部分渔民在河道内捕鱼。”

  徐玉妹确实仍在捕鱼。今年3月15日,她告诉记者,她捕鱼捕了一晚上,鱼才卖二十多元。鱼是她偷偷到和别村搭界的水面捕的。

  偷捕是危险的。陈巧根就被抓到一次,罚了2000元,他捕鱼时使用了炸鱼工具。李辅成经常要处理的问题是,别村书记给他打电话,说抓到他们村的人了,要他准备好钱去领人。

  不过,在获得南湖区政府对其行政复议作出的答复之后,渔民们不再上访了。

  2012年年初,河流污染到何种程度,河里到底有没有鱼,少有人再关心——因为渔民们改行了。

编辑:陈晨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