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铜川百余村民饮水靠一蓄水池 老人挑水一趟半小时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3-28 03:59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67岁的孟竹财老人每天拄着拐杖走半个多小时山路挑水

  对孟竹财老人来说,“水比油贵”他有着更深的体会。昨日,当他从全村人唯一依靠的一眼蓄水池挑了一担水返回家里,一边擦着头上的汗,一边气喘吁吁地说:“人老了,真真挑不动了。”

  其实,宜君县云梦乡山长河村的110余户村民都是如此,与水“斗争”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村民们还是怀揣向往,希望有一天引水入户。

  老人走山路挑水累得满头汗

  孟竹财,67岁,右腿膝盖处生有骨刺,平时走路还行,但要去挑水,就必须拄上拐杖。昨日上午,记者遇上他正要去挑水,于是跟着老人走了一趟“取水路”。

  孟竹财老人的家在沟畔,全村唯一的水源点在沟上。老人沿着狭窄的坡路一路缓慢上行,因为此时水桶还是空的,老人走得较为轻松,一路还给记者讲着村里的典故,快到水源点时,记者已开始喘粗气。

  水源点是一眼多年的蓄水池,位于全村最高处。老人放下扁担,弯腰向水池里看了看,说还好,池子里还有水。因为最近天旱,用水的人多,水经常不够用,前面人刚拉水走了,后面来的人就要等水池再蓄够水。

  老人从扁担一头解下绳子,一头系在水桶的耳畔,慢慢将水桶落到蓄水池底。等了一小会,水桶已满了,拉上来倒进旁边的空桶。接着再放绳、拉绳,提上来一满桶水。

  老人弯腰挑起两桶水。返回的路上显然吃力了许多。上了一个小坡,老人额头已满是汗水。走到中途,已气喘得不行,拣了块平坦处放下水桶,依着拐杖歇了两三分钟。等挑着水进了家门,老人满头大汗,记者也是粗气直喘。这一个来回走了32分钟。

  半路翻车三铁桶水滚落山沟

  孟竹财老人的儿子在西安打工,平时家里就他一人,用他的话说就是“自己不挑水就只有等着老天爷给水了”。

  山长河村位于铜川市北部塬区,多旱少雨,庄稼靠天,村里人畜饮水全靠那一眼蓄水池。该村村主任夏长青介绍,村里以前吃水更困难,蓄水池建于2000年前后。当时在宜君县扶贫部门的资助下,村民投工从北部2公里外的山沟引了一股山水,流入这个底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蓄水池。

  夏长青说,山水时有时无,蓄水池里的水也时多时少,天旱时根本不够村上人用。今年开春以来,久旱无雨,蓄水池里的水经常见底,无奈之下,家里有三轮车的开着车到十几里外别的村拉水用。

  一姓吴的村民说,半个多月前,他开车到村下面的山沟里拉水。山路崎岖难行,返回时不小心车翻了,车上载的三铁桶水全部滚进了山沟里。

  打了眼机井仅用了几个月

  其实,在山长河村打有一眼机井,但一直未能正常使用。记者了解,2010年,宜君县以工代赈办用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为该村打了一口130米的深水井,同时建了泵房、蓄水池,铺设了管道,以解决该村110余户村民及380多头大牲口饮水困难问题。

  夏长青介绍,机井打好后,就用了几个月吧,主要原因还是水不够,抽一会儿就没水了。他担心,机井这样常年不用可能会坏掉,铺设的管道、泵房也可能都废弃。

  在该村走访,记者还了解到,由于多半村民家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家里的老人小孩没有能力拉水、挑水,就不得不买水。别人的车拉回来的水,一铁桶20元左右。而像孟竹财老人年岁已高还要独自挑水的也有好几户。

  记者从宜君县政府获悉,县政府已责成相关部门对该村村民饮水问题进行调查,同时争取水利部门支持。“只要机井能用,再花个三四万元给每户装上水龙头,问题就解决了。”夏长青说,村民盼望着尽快引水入户,不再为吃水犯难。

  本报记者 张小刚 文/图

编辑:王秋阳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