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遗址公园 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2010年建成开放,实践了中国大遗址“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模式。随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项目启动,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也提上了建设日程。
根据国家文物局去年批复的《阿房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西安市正在落实2.3平方公里内的文物保护,并建设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
“阿房宫景区位于遗址南侧200多米处,规划建设水平较低,而且主体建筑处于遗址保护控制区,建筑物高度超出了文物保护规划规定的高度,影响文化遗产的视线走廊。”李毓芳说。
如此一来,成为遗址保护建设“绊脚石”的阿房宫景区,淡出历史几成定局。
雷应魁说:“创业多年,我对‘阿房宫’很有感情,但小规划得服从大规划,我支持现在文物保护的要求。”一些西安市民对‘阿房宫’留恋不舍。家在景区附近的一名出租车司机说:“这个阿房宫已经成了西安西郊的‘地标’,真希望能保留。”
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概念性设计已经完成,占地仅680亩的阿房宫景区能否改造为其中一部分?
记者采访了解到,涉嫌“粗制滥造”的阿房宫景区,没有纳入遗址公园的建设视野。在聚驾庄村一些村民看来,政府建的遗址公园“更可靠”,征地拆迁补偿也不少,仅有“小产权”的山寨版“阿房宫”被拆难以避免。对雷应魁来说,拆迁虽是遗憾,得到补偿则是转型的机遇。
专家认为,人造阿房宫景区昙花一现,为眼下方兴未艾的“造景热”留下了诸多教训。
监管不力造成阿房宫景区“先天不足”。专家认为,当年建设之时,阿房宫景区是民间投资行为,没有政府部门严格规划和审批,其租地建景、低标准设计、不符合遗址保护长远规划显而易见,为何没有得到及时制止?这些年来一建一拆,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持续性创意缺失,更使阿房宫景区后续乏力。陕西省社科院旅游专家张燕研究员说,人造阿房宫选址紧邻遗址,地处偏远,不仅道路、公交设施配套不足,而且与遗址旅游此消彼长,难以“双赢”。此外,景区内的建筑、演出等策划创意水平低,更没有持续投入开发。这是目前国内很多人造景区的“通病”。
“阿房宫遗址已存在2000多年,希望即将建设的遗址公园充分吸取前车之鉴,建成‘长寿工程’。”张燕说。
编辑:陈晨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