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闵行颛桥寝园将小块空地开发为花坛葬 /晨报记者 陈征
3月29日,市民在上海长桥山庄墓园的室内壁葬间外驻足。这里的壁葬开设五年多了,多数为免费墓或低价墓,但落葬率依旧不足40%。 /新华社
清明节前夕,墓园土地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指出,全国人口每年死亡约800万,并随老龄化程度提高呈逐年增长趋势,而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这份报告指出,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现墓地紧缺,开始限售墓位。
根据上海市民政局的监测,上海可用作墓地的土地捉襟见肘的情况这几年愈加严重,全上海有7500亩土地可用作公墓,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已用去5500亩,仅剩下2000亩左右。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吕春玲向晨报记者透露,现有公墓资源估计还可以用10年,如果挖掘潜力,至少可以增加5年以上。为此,上海近日启动制定节地葬鼓励方案,鼓励市民选择新型节地葬。
不过沪上小公墓的土地到底紧张到什么程度?晨报记者近日分头前往闵行、青浦、浦东等地墓园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
地标1:闵行颛桥寝园 土地存量:8亩
限售65座,市民半夜排队守候
闵行区的颛桥寝园隐藏在沪闵公路上。清明临近,颛桥寝园每天都会接到多个咨询电话,“什么时候能买墓?”不过,他们得到的回答是一样的:“墓园用地极其紧张,今年销售方案还在制定,估计不会超过60座墓。”
为买一个墓位忙活半年
去年,颛桥寝园只销售了65个墓位。去年11月初,是公墓一年一次销售墓位的日子。有市民半夜12点就开车到颛桥寝园守候,不到半天,65座墓全部一售而空。今年清明日,陈先生将为老父亲扫墓。但是,提到买墓,陈先生大为感慨:“去年几乎忙了半年。”
“故人都安放在颛桥寝园,去年刚逝去的老父亲也希望和家里人安葬在一起。”去年5月,父亲过世后不久,陈先生就在张罗着给他到颛桥寝园买墓。但是,让他意外的是,买墓位并不容易:一年只有一天卖墓,每次限量卖60余座墓,而且卖墓的日子迟迟未定。于是,每个月陈先生都要打电话到墓园销售部,生怕错过日子。听说11月销售墓位,陈先生马上和兄弟姐妹分工排班,天天轮流打电话。买墓的那天,陈先生早上7点就赶到闵行颛桥寝园,但他前面已经有十几个人在排队了。
前年起销售墓位大幅缩减
限售,是不得已之举。
颛桥寝园是上海离市中心比较近、用地极为紧张的公墓之一。30亩地,到今年清明节前只剩下8亩。8亩地还能用多久?一位业内人士透露,1亩地估计可以造墓约300座,那么8亩仅能再造两三千个墓。
昨天,记者在颛桥寝园看到,和上海几个较大的公墓相比,这里简直就是一座袖珍小公墓,15分钟就能在墓园转一圈。墓园大部分地方已经被挤得满满当当。在仅存的两块草坪上,被圈起了一个200平方米左右的区域,这是今年准备待开发的墓位。紧邻这一区域的,是去年销售的65座墓,墓区占地面积比以前小了,走廊也比以往狭窄。
墓园的很多角落都被充分挖掘:壁葬楼和寄存楼中间的小块空地被利用为花坛葬;转角处一小块空地成为了草坪葬:而“经适墓”区域“普爱苑”则镶嵌在几大块墓区中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颛桥寝园主任吴少群说:“我们是在螺丝壳里做文章。除了常规墓位,不同的需求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葬式。”
2004年吴少群走马上任,面对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公墓剩余土地已经不足30亩地,只剩下了13亩。如果再无限量销售,用不了几年就将无墓可售。为此,墓园制定了中长期销售计划。2004年销售300座墓;2005-2010年每年200座墓;2011年、2012年,分别缩减为66、65座墓;今年可能会控制在60座墓以内。
编辑:曹静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