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日11时55分许,网友“快哉风”@本报官方微博称:“刚刚在洪都中大道南京东路口,公交‘大哥’强行并道,的士‘小弟’只得行注目礼。个头大就占优势?你要开辆坦克,马路难不成就成了你家的?生命只有一次,共同抵制交通不文明现象。”
声音
市民
让不闯红灯成为一种习惯
谈起闯红灯,市民胡女士讲述了自己出国的一个感受:出国在外,尤其是到新加坡、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很少看到横穿马路、直闯红灯的行为。这一现象背后,体现的正是“马路文明”的作用。“当交通规则、道路文化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习惯,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并互相传递和影响时,城市交通则井井有条。反之,则难言文明有序。”因此,她提出,每个市民要从自我做起,共同把不闯红灯变成一种习惯。“当前开展的‘中国式’交通违法集中整治非常好,希望交管部门能持续开展下去,对交通违法行为执法实现常态化。”
专家
多等一秒钟,就是多一点安全
“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经常会引发路口交通事故。”省畅通工程专家组成员、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级工程师毛志坚认为,如果不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法则,就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轻者受伤,重者死亡。“多等一秒钟,就是多一点安全。”
对于当前不少南昌市民将闯红灯当作习以为常,毛志坚疾呼:“这是非常危险的!从交通法规的角度来讲,如果闯红灯,就会出现交通事故隐患,导致不可挽留的后果,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毛志坚表示,当前,机动车的数量与日俱增,但人的现代交通意识却依然没跟上。因此,他呼吁,社会各界都要行动起来,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千万不要等到付出了血的代价,再亡羊补牢。”
网友
惩治“中国式”交通违法别“一阵风”
对于本报推出的随手拍“曝光交通违法”策划,众多网友和读者纷纷发表评论,呼吁交管部门执法常态化。
网友“Mr陈大海”坦言:“管束行人、电动车早已有法可依。只因执法有难度,此前相关部门压根儿没对这个庞大的群体执过法,导致行人、电动车的违法成本非常低,甚至根本没有违法成本可言。对执法部门来说,再难也要动起来,如果依然只是一阵风,只会风过了无痕。二十年后我们还得继续这个话题。”网友“无言-ban”提议:“如果只是金钱的惩罚,估计效应还不会很高。是不是可以有一些法律等方面的制裁呢?”
编辑:王静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