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别误读“过多靠福利,幸福感打折”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4-17 05:40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撰文称,部分政府部门过分相信自身干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平衡反应过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人为制造波动。需警惕滑向过度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提取更大比例的财政收入和大规模的再分配来实现结果公平的“歧途”。楼继伟将这种方式比喻为“不归之路”并指出,这样的模式压缩了市场的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率较低,就业不足。同时,他认为,如果过多靠国家福利,而不是靠自己奋斗,民众幸福感亦会打折扣,不可持续。(4月16日央视)

  不少发达国家国民所享有的“从摇篮到坟墓”的优渥福利,早已引得国人羡慕嫉妒恨。国家福利与国民幸福感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应该说不言而喻。而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自然应当与国民共享发展红利,国人对于更多国家福利的期待,也本在情理之中。

  平心而论,财政部部长撰文称“过多靠国家福利,民众幸福感会打折扣”,对于并未享受到太多国家福利的国人来说,的确不太中听。不过,假如仅仅因为这句话,便认为部长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甚至认为部长反对增进国民福祉,恐怕是一种误读。

  事实上,国家福利其实从来不会凭空从天而降,看似无需付出便能享有的福利,归根结底却无一不来自国民的创造与付出。说白了,国家福利不过是国民付出的一种重新分配罢了,并非国民整体福利的增量。国家福利并非免费午餐,不过是“取之于国民,用之于福利”罢了。而如果以增福利为名,使得民众承担相对较重的税率,更是我们所不愿的。且行政之手伸得过长,对于市场机制的干扰,以及不可避免的低效、浪费甚至不公,恐怕都将难以避免。

  此番财政部长所反对的,也并非国民福利本身,而是政府作用的过度发挥,即通过提取更大比例的财政收入和大规模的再分配来实现的所谓“国家福利”。国民当然需要国家提供基本的民生福利,对于当下中国而言,国家所提供的医疗、教育等民生福利,的确还亟待补足。但是,这绝非意味着国家可以借此而扮演更强势的福利分配者角色。 吴江

编辑:赵萌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