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等待“熟人”介绍电力部门的工作,27岁的小李退出了合伙开的公司,交了12万元钱,没想到等了一年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小李说:“以后再也不相信这种事了。”
“熟人”收钱后多种借口拖延
2011年年底,小李已经大专毕业3年了,和朋友合伙开了家广告公司收入还不错。
“我始终觉得稳定的工作更好些,所以希望他能进好单位上班。”他的父亲李先生说,当时有位几十年交情的朋友说,认识一个人能让孩子进省级电力部门。李先生觉得,做生意要担风险有赚有赔,还是希望儿子能有份工作稳定、收入丰厚的工作。
经过劝说,儿子将所有工作全都交给合伙人,退出了公司。父子俩和朋友一起去找那位“熟人”,谈了半个多月见了两三次,“熟人”这时候说需要钱,得十五六万。2012年2月,李先生将12万元现金交到“熟人”手里,打了个条子,“熟人”承诺2012年3月1日就可以上班了。但到了2012年3月1日,“熟人”打电话说得拖到3月9日,随后又说要参加培训,没时间去的可以交钱,小李按照要求前往某技术学校参加培训,在门口站了半天也没人接待,一问啥都没有,小李只好回来。
李先生说,儿子在家闲了半年,女朋友也因为工作的事和他吵架,两人因此不欢而散。2012年6月,小李接到了“录用通知单”,全家人的心这才放下了。可是报到前一天,“熟人”又说因为内部领导的问题暂时还不能去报到,得再过几天。从此,李先生每过半个月就催一次,2012年10月份,他们又接到一份“录用通知”,这次小李直奔电力单位的办公室,被告知“根本没这事,上面盖的公章是假的。”
为何相信?是老朋友给介绍的关系
即使已经这样,那位“熟人”竟还振振有词地说肯定是真的,让再等等。可是这回,李先生和儿子彻底不相信了,他们开始要回自己的12万元。
由于李先生知道这位“熟人”家的地址,他三天两头就跑去要钱,“熟人”只好当掉自己于2012年4月份买的奥迪A4,分两次归还了李先生的12万元。今年年初,李先生的事总算了了,但他发现和他一样的还有很多家长,他们很多都是外地的,大家沟通后才发现,这位“熟人”居然总共收了三四百万元。
李先生说,他之所以相信这位“熟人”,是因为这是一位70多岁的退休老干部给他介绍的,老干部和他的交情有几十年了。这位“熟人”很早之前是老干部所住小区的保安,后来学习了法律知识考取了律师证,成为了一名律师,因此人脉关系颇广。
“等到我身边的人都要回钱了,我就立马报案。”李先生说,身边很多家长经济情况不好还被骗,他担心报了案拿不回钱。
警方:骗子是在“拆东墙补西墙”
西安警方称,按照李先生的讲述,以牟利为目的伪造单位公文收取钱财就是诈骗行为,应该报案,报案后公安机关可将违法资金冻结。
警方称,骗子明显是在“拆东墙补西墙”,通过一茬茬行骗,将新收的钱退还给前一年的家长,如此循环自然能够长久维持,如果骗子本身有财产比较好办,就怕他将钱财挥霍一空,那样即使报案仍无法追回损失。“还是建议家长报警,不能让更多家长受骗。”如果不报警,双方的这种行为顶多是经济纠纷,但一旦报警又有材料证据,公安部门即可介入调查,尽量追回损失。
西安市劳动监察支队队长陈玉中说,如果遇到那种托关系、花几万元到事业单位、银行、国企的,基本上都是骗人的,目前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单位进人,都要通过统一考试,求职者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托关系花钱进事业单位等,避免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赵瑞利周艳涛昨日,本报特别推出了“就业鉴别师”栏目,招聘启事是不是真的,您在参加招聘过程中有哪些疑惑,遭遇哪些骗局,都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就业鉴别师”将为您鉴别真伪。
编辑:白玫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