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从塔顶向外望,崇文塔公园正在加紧施工

  矗立在泾河北岸的崇文塔,面临着佛像已毁、游客稀少、传说不实的尴尬现状。留在当下的,也许仅剩“中国第一高砖塔”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如何让古塔融入时代元素转世重生?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原则,建设崇文塔公园,为“中国第一高砖塔”打造复合型的文化旅游资源。

  >>>>>>扩展阅读:文塔公园简介

  历史:南有大雁塔、北有崇文塔

  中国的塔文化源于佛教传入之后,在两千多年间遍迹中国大地,成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陕西是全国现存古塔较多的省份之一,现有不同时期的古塔300座左右。从唐大雁塔开始,塔就成为古城西安的重要地标,在西安的中轴线上,南边的大雁塔与北边的崇文塔遥相呼应。

  崇文塔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尚书李世达主持修建,共13层,高87.218米,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塔基至塔顶全用青砖砌成。平面呈八角形,打破了唐代方塔的传统造型。

  记者入塔看到,塔内有砖砌台阶,曲折而上可至塔顶。每层塔檐有数层巨砖叠折外伸,形成一米余宽的腰檐平台,供游人巡回游览。各层斗拱,砖檐椽头,以特殊磨制砖件拼装,榫卯相扣,严丝合缝。相较于大雁塔作为玄奘藏经译经的场所,就文化底蕴而言,崇文塔与大雁塔有着同样的崇高使命。“此塔取名崇文,寓意向学,文之所传,源远流长。”泾阳县崇文塔文物管理所所长南强民告诉记者,古时,无数寒窗学子登临其上,俯瞰关中山河,感悟先贤教诲;如今,塔旁的崇文中学也因此命名。

  现状:佛像已毁、游客稀少、传说不实

  南强民已经在此守塔近20年。他介绍,1956年,崇文塔被陕西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言:“有塔就有寺、有塔就尊佛”,然而崇文塔的现状却难以相称。南强民透露,起初崇文塔就是泾塔铁佛寺的后院,在清同治元年的回民起义中被毁。

  记者发现,除了底层有四个近年来所尊的佛像外,二到十三层中的每一个门龛皆为空龛,底层外围所立的石刻佛像,皆被“断头”。对此,南强民颇为感伤地说,塔身每层均设有四门四龛,龛中本置或坐或立、形态各异的明代石刻佛像,文革时期皆被红卫兵毁坏,塔顶的铜制葫芦下原有八个鎏金佛像,为安全起见,现存于泾阳博物馆。

  “来崇文塔的游客很少,即便有也是接待性参观,尤其是冬夏两季,好几天都没有一个游客”,南强民戏称,基本就是文管所的人和塔在一起……

  有关崇文塔的传说不少,这也是吸引游客慕名参观的因素之一,其中一个还被某网站评为中国百大灵异事件之一:2002年,正逢塔会,一小女孩从第十二层塔窗钻出跌落,被第二层的一个佛像伸手接住,小女孩安然无恙。南强民笑称这是无稽之谈,他说:“1991年初,楼观台闻仙沟吊桥发生22人死亡的特大伤亡事故后,全省文物旅游单位开展安全大检查,专门给塔身每层设有护栏。而且,塔周围有几个近百岁的老人也说,自记事起,没有听过此类事”。

  未来:建设文化主题园 打造“城市会客厅”

  “崇文塔是泾阳的象征,上学时,学校就常组织我们去登塔。如今,从外观上看,它的确很破旧”,生长在泾阳县,现为该县兴隆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的李沛,期望崇文塔能够重新受关注。

  单就一座塔的新生,对崇文塔的保护已经展开。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国家文物局在2011年4月批复了陕西省文物局《关于泾阳崇文塔抢救保护维修工程立项的请示》,要求遵循“最少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等原则,保护文物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南强民认为,进行这样的修复也算得上是对这座经历四百多年风雨古塔的致敬。

  可是,当南面的大雁塔已变身为西安的“城市会客厅”之时,北面的崇文塔应该怎样踏上属于自己的文化旅游景区转型之路?

  据悉,按照《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分区规划》建设崇文文化旅游景区,该景区内的崇文塔公园以崇文塔为中心,在其原址基础上扩充建设,整体规划面积160亩,遵循“最少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等原则,在塔周围50米范围内全部采用硬质铺装,以保护塔基不被破坏。

  对此,原西北大学旅游系主任朱玉槐教授认为,此举有助于改变目前崇文塔观光游览价值难以真正发挥的现状,通过文化主题园达到保护性开发,打造复合型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成为大西安北部“城市会客厅”。(记者 李俊杰)

  西咸走笔

  激活文化地标的DNA

  -李俊杰

  行走一座城,你最能记住的是什么?文化地标。

  文化地标绝不仅是城市摆设,更是城市名片,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灵魂。文化地标所蕴含的DNA是城市发展的活跃因子。正如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天安门之于北京,崇文塔之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也是一样,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一件将城市文化精神艺术化的精神雕塑。

  崇文塔和大雁塔,一北一南,遥相呼应,见证着大西安城市文明的生动细节。然睹其现状,只有孤零零的“中国第一高砖塔”的名号。

  文化地标是甄别城市个性的标志,既可吸引异乡客,也可凝聚本地人,如何激活文化地标的DNA,让城市的独特气质得以传承?

  文以载道,从明清到民国,再经历新中国一甲子的光阴,崇文塔似一慈爱的智者关注着这块土地的风云变幻。历史将时机掐得正好,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在这块大地上开始崛起,崇文塔以其数百年的文化使命审视着这片新城,让文化之光浸染脚下正在日新月异的每一寸土壤。 可以预见,未来这里不仅是一座生机无限的产业新城,更将是一个极富文化底蕴、创造理想生活模式的新型城市。屹立于泾河新城的崇文塔,将激活文化地标的DNA,引领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走向未来……

编辑:周庆辉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