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板胡制作大师遇困境:传统技艺不赚钱 恐后继无人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6-01 08:11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王亲民师傅正在家里给徒弟讲解制作乐器的要点 本报记者 袁琛 摄

  “不挣钱,没人学。”王亲民说,如果他的秦腔板胡和二胡制作技艺失传,他也只有无奈。

  梅兰芳拜访过他父亲

  乐器行老板都认可他

  东一路的丹尼尔小区,属新城区中山门街道中山社区。作为西安老城区,这里“隐居”着数不清的能工巧匠,王亲民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59岁的他,出身于二胡、板胡制作世家。从祖父王芝春,再到父亲王彦芳,王家制作二胡、板胡的技术已传了三代。

  他家制作的乐器有多好?王亲民说了两件事:1936年,于右任为他家的店改了名,还亲自为新店名题匾“永盛斋乐器行”;梅兰芳也曾拜访过王彦芳,为他送了戏票。

  “我家以前的店叫‘全义合’。于右任说这个名字和我们本业不符。”王亲民说,“文革”时父亲因为害怕,把这块牌匾烧了。

  昨日,记者在西大街走访了多家民乐器商店,老板们听见“王亲民”三字,都要夸上两句。鼓楼对面一家乐器行的老板告诉记者:“要真想买好琴,得找老王。”

  工作室就是自家阳台

  乐器均为亲手制作

  王亲民的工作室就设在自家阳台上,这地方本就不大,房里还摆满了木材和各种原料。站两个人,转身就不方便。工作台上,一台抛光机旁洒满粉末。

  “这个活计就是脏,累。”王亲民说。

  昨日,王亲民的老伴张清彦拿来一堆做板胡用的椰子壳。王亲民的弟子武先生拿起一个说:“王老师做这些东西,全靠一双手。”

  张清彦介绍,要让天然的椰子壳达到大小合适,光滑平整,需经锯、取型、刮毛、打磨等多道工序,而椰子壳仅仅是板胡所需的部件之一。除了木工活,有时还要往琴杆上镶嵌驼骨和牛骨。至于上弦、调音这些工序,更不必说。

  卖不上价 后继无人

  传统技艺面临失传

  一把好二胡,做工很重要,选材用料也不可马虎。王亲民说,二胡的蒙皮最好选用蟒蛇皮。这些年随着动物保护工作不断推进,他只好渐渐放弃了二胡制作。“蛇是国家保护动物。”武先生说:“人工养的蛇,蛇皮品相不行。”于是,王亲民只好把精力投入板胡制作,“这个不牵涉皮子”,他说。

  每做好一把琴,王亲民都很得意,可卖不上价,又成了他的烦恼。“对大部分练琴人,多少钱都能拉出响。”王亲民说,机械化、标准化的制琴工艺,把他这样的手艺人逼进了困局。

  相形之下,南方的民乐器制作技艺传承大师,多和乐器厂合作,不仅传下了家学本领,也弘扬了民族品牌。北京和河北等地的二胡、板胡制作者,也在当地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儿子王亲民,王彦芳还有三位徒弟。大徒弟王建堂,曾在1964年的全国民乐器制作比赛中夺魁。不过,如今王家的制琴技术,却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我儿子是个公务员。”张清彦说,王亲民没给儿子教授这门手艺。“学这个不挣钱呐。”王亲民说。

  社区记者 武敦煌

编辑:王秋阳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