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3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走进少陵原上千年古村——司马村(组图)

来源: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2013-07-14 16:39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据考证,这片玉米地是大诗人杜牧的墓地所在

  杜牧、杜佑、杜如晦都长眠于此

  少陵原土层深厚,原上有很多历代皇家贵族的坟冢。除了西汉许皇后少陵之外,司马村中还有唐代长安杜氏的家族墓地。

  长安杜氏是古代有名的世家大族,西汉时期从河南迁入长安定居。西汉时御史大夫杜周,西晋军事家杜预,隋初兵部尚书杜宗都属长安杜氏。到了唐代,杜家族更是官运亨通,达到了最辉煌时期,在唐代官至宰相的杜家人就有11位之多(也有考证为8位宰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杜如晦和杜佑,而这两位的墓冢都在司马村。

  《类编长安志》载:“唐杜如晦墓在咸宁县南三十里司马村。”民国时期,杜如晦墓冢尚存,后来坟冢被平,现已不知在司马村何处。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与房玄龄并称为“房谋杜断”,是唐太宗李世民夺取政权,并开创贞观之治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唐太宗器重。杜佑(734~812年)则是唐德宗、宪宗朝的宰相。杜佑字君卿,他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用30余年的时间,编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通典》,记录了从传说的唐禹世代到唐代的典章制度沿革。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就是杜佑之孙。历史学家缪钺在《杜牧传》中考证,杜佑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葬于长安城南少陵原祖墓。

  根据《长安区文物古迹简介》中的记载,除了杜如晦和杜佑,现在已知的葬在司马村的杜氏还有杜如晦的叔父杜淹,唐德宗时的刑部尚书杜亚,京兆御史中丞杜济,杜牧的弟弟杜顗。上世纪八十年代,司马村中还发现了“唐工部尚书杜公女某柔墓志”墓志记载,葬主的曾祖父为杜佑,父亲为杜宗,杜牧则是其叔父。

  长眠于司马村的诸位杜姓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要属晚唐诗人杜牧了。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军事理论家,为了与杜甫相区分,世人称其为“小杜”。这位“赢得青楼薄幸名”的风流才子无意于官场,却创造了恢弘的《阿房宫赋》,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名句。杜牧一生无子女,临终前自己撰写了墓志,并请他的姐夫代为操持后事。《咸宁县志·陵墓志》载:“(杜牧)葬少陵原司马村先茔,自为墓志。”

  今天,杜牧冢的封土已无,在关玉文的带领下,记者在司马村西村的一处老屋后见到已成为田地的杜牧冢。关玉文说:“我小时候,杜牧冢的封土还在,高约7米,占地面积约1亩。那时候,杜牧冢前有一个涝池,冢旁有一棵很大的槐树,老人们都说,杜牧的墓冢似官印,这是‘怀中有印’的好风水。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墓冢逐渐被平。”《长安百村》中则说,杜牧冢前原有清代毕沅所题墓碑,墓冢被平时石碑断为三截,现已遗失。

  一千多年过去了,曾经显赫的长安杜氏早已成为普通百姓,司马村的杜氏家族墓也逐渐被淹没,只留下些许痕迹,只留下司马村人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不断地繁衍生息。

编辑:李晨

更多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