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一提到“海归”,很多人可能就会把他们和高薪、好工作联系起来,而如今海归的就业形势却发生了不少变化,起薪低、竞争激烈、难以适应国内环境……从国外普通学校毕业的海归要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并不容易。在陕西地区海归的就业市场更是低于海归们自己的预期,甚至有些海归表示“月薪2000都得抢着干,晚了一点机会都没了”。

  出国四年花费百余万回国就业百余简历难找工作

  张鹏25岁,2008年9月赴瑞士日内瓦州一酒店管理学院留学,于2012年3月毕业,7月从瑞士回到西安。回国1年来,他先后应聘了数家五星级大酒店,因为是学的酒店管理,他认为他回国就要用学到的知识来创造自己的未来。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1年来张鹏先后换了三家酒店,不是他的想法过于超前,酒店接受不了。就是酒店给予不了他要的薪水。张鹏称“在瑞士每个月利用课余时间去餐厅刷盘子,月收入都要近8000元人民币,而现在毕业了,酒店最高的也才给他开到3500元的月薪,感觉落差很大”

  就这样张鹏在择业、失业中度过了一年,直到今天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仍在失业当中。现在,他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点开收藏的各种招聘网站,选几家看起来“差不多”的企业,把简历发过去,然后边玩三国杀,边等待公司的面试通知。“这些步骤现在闭着眼睛我都能操作了。”张鹏毫不掩饰他无奈的情绪。随着工作越来约难找,张鹏也越来约自卑,“我好像找不出什么岗位能用上我学的这些知识,所以工作越找越灰心,要求也越来越低。”

  “前两天,我看一家高新区一外资酒店内设的酒吧招聘经理,我知道自己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但是招聘条件之一是会英语,所以我就投了,我知道自己做经理肯定不现实,但让我做个经理助理也行,谁知道他们面试完后,竟然让我从服务员做起,还说,全店上下,包括酒保都会英语,语言不是优势。”张鹏说,自己有点委屈,“我上了那么多年学,花了家里总共100多万,难道回来只能和初中、高中学历的人一样当服务员吗?我对这份工作不感兴趣了,就离开了。”

  张鹏说,这一年来自己一共投出128份简历,面试的机会大概20次,他只去面试了两次。对他来说缺少的是信息和资源,除了在网上投简历,他不知道还有什么找工作的渠道。如今他还是很迷茫,采访结束时,他开玩笑地说,“我现在其实也有工作,我的工作就是找工作。”

  “海归”变“海带” 23次面试失败信心受挫

  28岁的陈艺峰,2008留学澳大利亚学习工程管理,两年后考取硕士学位回国。据小陈介绍,自己回国求职面试23次全都失败,几乎每天都在看报纸、上网站了解招聘信息,一有合适的就抱上精心制作的简历去应聘。简历投了无数,除了23次面试外,几乎全都石沉大海。

  陈艺峰告诉大秦网,永远也不会忘记第一次面试的场面,招聘人员接过简历时轻轻哼了一声:“又是海归?”跟着来了句:“你是今天第四个‘海归’啦!”没有涉及任何专业方面知识,只是问他有没有工作经验。得到了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回答后,问他要多少薪酬。陈艺峰报了月薪要求4000元。其实在他的心里,这个数字已经很低了,爸爸妈妈花了那么多钱送他出去,也迫切希望能尽快收回成本。可是他得到的是一句干巴巴的话:“回去等消息吧,我们会给你打电话。”小陈当然没有等到期望中的电话。这之后,他开始抱着简历遍地跑了,开始羞于见到亲戚朋友。豪情壮志消磨殆尽了,耳边只回荡着一句话:“等我们通知。”

  现如今陈艺峰在一家广告公司做销售,和他在国外所学的专业完全不沾边,底薪1500,拉到广告单子有提成,完全是多干多的收入。陈艺峰说,“我们一起回来的,也有混的好的,父母投资点钱,做生意风生水起的也有,可能是我能力不行”,曾经那个信心饱满的海归留学生现如今已渐渐失去了往日的信心。

  

 [1] [2] 下一页

编辑:刘超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