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
肉毒杆菌危害到底有多大
涉事奶粉含量轻微伤害较小
资料显示,肉毒杆菌全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工艺中除了交叉污染,较难感染肉毒杆菌,最大可能是加工原料,如果是乳清蛋白粉,那么畜禽饲养过程中,通过土壤传播至饲料,再至动物体内,以至牛乳中。肉毒杆菌食物中毒在临床上以恶心、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中毒者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半岁以内的婴儿、处于转奶或添加更改辅食阶段的婴儿属肉毒杆菌食物中毒“高危”群体。不少给孩子食用过多美滋二段奶粉的家长害怕奶粉对孩子健康造成伤害。“我准备带孩子去做个检查。”昨日,家长李女士说,女儿一直喝的多美滋奶粉。
昨日,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李凤侠说,如果长期大量食用含有肉毒杆菌的食物,可能导致胃肠道、神经肌肉的无力等病症,而且年龄越小越严重。但此次只是奶源被污染,不一定会产生危害。
西安交大二附院儿科副主任侯伟也称,此次检出的奶粉肉毒杆菌含量很少,很难引起伤害。如果孩子食用过涉事品牌奶粉,假如没有引起症状就不必担心,因为这说明肉毒杆菌还不足以引起伤害。他表示,肉毒杆菌不耐热,80℃加热10分钟即可灭菌,100℃加热1分钟也可灭菌,但目前配方奶粉多是用40℃到60℃的温水冲开,起不了杀菌作用。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说,问题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可杀灭一部分肉毒杆菌,因此成品有可能仍存在毒菌,但由于使用的原料比例小,含量很轻微,不足以造成伤害。“如果中毒会很快出现症状,不会等到几个月后才发病。因此如果现在没有症状,消费者不用过于恐慌。”
本报记者段晓宁赵瑞利
实习生李悦彤周乐乐
2问
至少5道关为何没拦住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不是强制必检项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昨日告诉记者,受污染产品出现在中国消费者手中至少经过5道关卡:恒天然出厂自检、新西兰海关出口商检、中国海关进口商检、中方乳品生产企业在加工前自检及成品出厂前自检。为何这么多关卡都没能查出肉毒杆菌?
王丁棉说,不只是中国,目前全世界乳粉中都没有关于肉毒杆菌的限量标准。“肉毒杆菌不是强制性必检项目,企业和有关部门偶尔会抽检。对于进口奶粉,海关也没有对此项目进行批批检。或许正因如此,才会使问题乳品顺利过关。”王丁棉说,肉毒杆菌毒在乳品出现概率很低,并且肉毒杆菌的国标检测方法繁琐,除专项检测手段,还要进行病毒培养。考虑到检测付出的时间和成本,各国都不把它列入必检项目。“我从业15年,还是第一次听说在乳品中发现肉毒杆菌。”
在《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并无肉毒杆菌检测项目。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说,没有列为单独检测项目,并不意味着根本不管,乳制品的相关产品标准,明确规定致病菌都不得检出。
不过,董金狮认为,没有必要将肉毒杆菌单独列为检测项目,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加大抽检范围力度。“如果每发现一种禁用物质被大面积使用,带来监控难,就将其列为日常的检测项目,那成本太高了。合格产品是靠企业靠良心生产出来,如果企业不重视,就算把质监局设在企业里,天天检测也没有用。”
3问
为何发现5个月后才通报?
恒天然有刻意拖延嫌疑
据悉,恒天然公司这批含有肉毒杆菌的问题产品是于去年5月生产的,而且今年3月,恒天然已经发现了潜在的质量问题。为何直至8月,才对外通报?
王丁棉说,从发现问题到查明问题发生地点、环节和原因,得出检测结论,这一过程一般2个月就能完成,但恒天然公司却用了5个月才公布结论,着实令人费解,有刻意拖延的嫌疑。王丁棉说,今年1月底,恒天然公司的产品被检测出双氰胺化学残留物,引发震动。“如果短时间内再次爆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又是肉毒杆菌这么严重的污染事件,很可能这个品牌就此倒下了。”
既然公布质量问题会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为什么恒天然此次还要主动对外披露?
王丁棉说,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外企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学习,中国企业一出事,往往想到掩盖掉。”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恒天然不敢不主动通报。“新西兰相关法规非常严厉,如果企业发现质量问题却不对外公布,会倾家荡产甚至被取消生产资质。反观我国,大企业每年都犯错,赔偿都是小部分,没有受到处分,因为违法成本很低,所以更加有恃无恐。”
新西兰总理指责恒天然拖延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昨日质疑该国乳业巨头恒天然为何在发现生产线遭污染数个月后才向公众披露。
约翰·基表示,他不清楚为什么恒天然没有立即将产品遭污染的消息公之于世。
约翰·基认为恒天然应该在发现产品有问题的时候就采取行动,而不是等到确定污染物之后才将结果公之于众。他强调恒天然公司管理层需要给出答案。
约翰·基称,目前新西兰政府组建了一个60多人的团队专门负责处理恒天然肉毒杆菌污染事件,并表示将对恒天然对有关事件的处理手法进行调查。
法新社报道,5日新西兰股票交易所一开盘,恒天然股价便下跌8.7%,日中时略有回升,下跌5.9%至每股6.7新西兰元(约合5.2美元)。 据新华社
4问
恒天然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
可向销售商或生产商索赔
昨日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作出道歉,但并未提及如何来弥补消费者的损失,那么消费者该如何维权呢?
北京中恒律师事务所专职执业律师刘子若告诉记者,消费者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并向销售商或生产商索赔。不过,由于时间间隔太久,大量涉事产品已售出并被食用,消费者也扔掉了产品包装,并且也没有临床表现,很难提供直接证据,这为维权带来了难度。刘子若说,索赔需要举证,标注购买时间的超市收银条等都可作为证据,“这也提醒消费者买完东西后要保留票据”。
此外,涉事企业之一的可瑞康4日发布声明称,目前所有中国官方渠道在售的可瑞康金装全系列产品均未使用受到污染的原料。而一些消费者购得的涉及原料污染的奶粉,来自网络代购。这种情况下,刘子若说,消费者可向销售产品的具体网店进行追偿。
对于涉事的中国生产企业,刘子若表示,可以根据与恒天然签订的合同,依法向对方索赔,比较容易。王丁棉还指出,此次事件使得相关企业品牌的信誉度也有所下降,企业也可就此起诉恒天然。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刘苗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