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市场经济既是自由经济,也是法治经济。然而,违反国家专营、限制经营品规定的非法经营违法犯罪活动却频频出现,手段层出不穷,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利益,严重扰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为了攫取更多利益,不少非法经营者不惜铤而走险,一次次触碰法律的底线。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有关负责人近日向记者披露,近两年共办理48件非法经营犯罪案件,网络销售已成为非法经营新渠道,烟草销售行业成非法经营犯罪“重灾区”,老年人成保健品非法经营主要目标。

  网络销售成为非法经营新渠道

  这位负责人分析说,由于当前网购发展迅速,而且具有成本低、传播快、隐蔽性强等特点,现已成为部分非法经营者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渠道。犯罪嫌疑人通过QQ、淘宝网等网络平台以购买茶叶、保健品等为名,低价买进其他假冒产品,然后进行销售以牟取非法利益。这种作案方式集中发生在非法经营烟草制品、高中档白酒、药品等案件中,无论线上、线下还是运输人员,要想一网打尽,可能性极小。

  张某有次在百度搜索关键词“烟”的时候,搜索出很多关于卖烟的网站,随手点了一个网址为www.xrpf001.cn的网站,看到网站上显示了很多香烟的品牌,其价格远远低于烟草公司的批发价,经过与“店家”的交谈得知是高仿烟。于是一条“生财之道”冒了出来。

  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10月起,张某与其妻子王某合伙以购买茶叶和保健品的名义,多次用支付宝从淘宝网购进中华、玉溪、云烟、黄鹤楼等品牌的假烟,然后又分别销售给其他人,半年时间里,销售假烟金额达16.7万余元。在犯罪过程中,他们与卖家联系均是通过QQ进行,收发货通过邮寄或快递形式,虽然有多次交易往来,却从未与卖家有过面对面的接触,给案件的彻底侦破带来难度。

  烟草销售行业成“重灾区”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三分院批捕的48件非法经营犯罪案件中,烟草销售类案件38件,由此可见,烟草销售行业已成为非法经营类犯罪的“重灾区”。这些不法人员或非法经营、采取买卖、转让许可证经营,或采取移花接木、“挂羊头卖狗肉”使用他人许可证经营,严重扰乱了国家的烟草专卖秩序。

  2008年8月,陈某与人合伙开办了一烟酒茶门市部,期间因无烟草专卖许可证且销售假冒伪劣卷烟,多次被当地烟草专卖局、工商局查处。多次被查处后,仍不思悔改,继续从广东、重庆等地大肆非法购进假冒伪劣卷烟进行销售,在一次接收假烟邮件时被当场抓获。

  经过侦查,该门市部在2008年11月-2009年4月期间,陆续销售各类假烟800余条,非法经营额达37.3万余元。2011年11月中旬,犯罪嫌疑人陈某伙同他人,抱着“万一没有被查获,赚上一笔”的侥幸心理,在未取得任何合法手续的情况下,从贵州务川县收购了价值5万余元的烟叶2.4万余斤,运往重庆市黔江区销售,途经南川区三泉镇地界时被南川区烟草专卖局查获。

  据统计,38件非法经营烟草犯罪案件中,涉及存在租赁他人烟草经营许可证行为的有16件,占比达42.11%。

  老年人成保健品非法经营主要目标

  这位负责人说,对于一些保健品的非法经营和宣传,大多年轻人能一眼识破是骗局,而许多老年人却有着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因为身体健康需要而购买,有的则是因为自家子女没有多自己尽的孝心、说的贴心话,保健品推销员却做了,老人们固执地要为缺失的关爱买单。于是一些不法分子以从事社会公益性机构为幌子,在未取得相关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大肆向老人推销保健品,从事非法经营。

  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周某在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前提下,开立“红色健康行”服务中心,利用社会公益性机构的名义,采取向老人发邀请函的方式,邀请老年人去听健康报告,让他们填写《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心脑血管疾病阶梯发展阶段自测表》,以获取到会者的姓名、年龄、住址等个人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信息,然后重点针对患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人推销处方药“心荣片”、“抗栓胶囊”以及保健品养胰片等,非法经营药品金额达12.8万元。

  遏制非法经营犯罪须惩防结合

  这位负责人表示,加强对扰乱市场秩序的各种非法经营行为的综合治理,公检法机关必须加强协作,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加大对非法经营犯罪的打击力度,深挖细查,打掉假冒、伪劣产品源头,彻底铲除制假售假窝点,依法严惩不法分子。

  他建议,烟草专卖等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合理调节各地烟草销售配额,充分保障合法货源,从源头上遏制跨省市区县收购倒卖等非法经营行为。工商部门、公安机关要积极配合烟草专卖等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货运市场、车站码头、超市商场等地,对国家专卖商品运输销售进行监督排查。要建立严格行业准入资格审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资格标准,对多次非法经营达到一定限度或非法经营屡教不改者,应限制或禁止其再度进入国家专卖经营领域,提高经营者违法经营成本,促使其依法经营、规范经营。

  同时,公检法工商行政管理以及国家专卖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的舆情监控,及时发现各类非法经营线索,做到发现早、处理快、效果好。国家专卖管理部门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查处的典型、重大非法经营犯罪案件进行宣传,引导经营者合法经营,及时披露各种非法经营手段,提高广大群众的识别能力。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应积极协作派出所、工商所等相关部门收集举报线索,协助查处非法经营行为。建立非法经营违法犯罪线索举报奖励制度,提高举报线索奖励,对于举报案件、提供线索协助查处重大非法经营犯罪案件的人员给予现金奖励,提高群众参与打击非法经营犯罪的积极性,有效遏制各类非法经营犯罪活动。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