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修中的亮宝楼 记者 李安定 摄
本报讯 (记者陈黎 实习生叶欣怡) 这里曾是堆放慈禧珍宝的地方,也是陕西最早的博物馆所在地。曾经辉煌的南院门亮宝楼,近年来却楼顶坍塌、杂草丛生。昨日,记者路过时看到,这一古建正在进行抢修,预计到10月份,亮宝楼就将“重生”。
因存放慈禧珍宝得名
亮宝楼位于南院门,在原西安市委东边。亮宝楼的历史和慈禧珍宝紧密相连。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亡西安,全国各地贡品不断涌进西安。1901年10月,慈禧回京时,3000辆大车装满了奇珍异宝。装不下的古玩珍宝如何安放?陕西巡抚在南院门巡抚衙门东侧修建了这幢二层小楼,储存珍宝。
随后这些珍宝向老百姓开放,亮宝楼由此得名。记者看到,门匾上还有慈禧所赐的“静观自得”四字。1908年,亮宝楼扩建为“劝工陈列所”,直到1914年,省图书馆迁入亮宝楼。1944年,这里又成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碑林博物馆的前身。
解放后的亮宝楼被借给陕西书学院当办公楼,期间也进行过加固。最近几年,亮宝楼不再使用,一度成了危房。
“修旧如旧”保持原貌
昨天,记者走进亮宝楼抢修现场,古建工人正在敲打楼内的柱子,将原来那层斑驳的灰漆敲掉。
“亮宝楼的抢修已经进入尾声了,除了油漆和门窗,墙面和屋顶都已经翻修好了。”陕西古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白旭告诉记者,这处古建抢修从去年10月份开始进行。当时的亮宝楼屋顶坍塌、房基倾斜,已经是危房了。“屋顶漏雨导致二楼地板都糟腐了,由此引发一根柱子下沉。”
抢修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基本框架不作改动,除更换了几块楼梯踏板外,还把墙体和屋面进行了翻修。同时进行抢修的古建还有与亮宝楼“面对面”的“四明堂”。四明堂有门窗四面透风,作用相当于一个走廊,也是始建于清末年间。亮宝楼原来的土坯墙将换成砖墙,保留一部分放在四明堂展示。
记者获悉,预计10月份亮宝楼和四明堂就将完工,修好之后的亮宝楼将保持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