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阵痛”扩散

  本报记者获得的调查资料显示,神木的民间融资资本关联性极强,80%投向煤炭及相关产业,能源市场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导致资金套牢。如今,众多无法填补的巨大亏空,让绑在集资链条上的各方“痛不欲生”。

  自张孝昌集资崩盘之后,神木县先后有2人自杀。2012年12月12日,神木人武安祥在西安一酒店割腕自杀,他曾在张孝昌处投入600万元。2013年1月23日,神木县国内安全保卫大队政治教导员张英被发现服毒“自杀”,他曾在张孝昌处投入1000万元。而借贷1.2亿元给张孝昌的“房姐”龚爱爱也曾在2012年10月自杀未遂,原因依然是资金链断裂。

  目前,资金链断裂的阵痛正在从个体向社会扩散,即便没有参与民间融资的群众也开始感到异常的压力。

  在神木县医院,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当地居民均表示,在神木县政府封堵风波之前,大家都听说了县里要取消免费医疗的事情,“老百姓说说也就罢了,后来政府也有人出来说要取消,因为大家闹了起来才不再提了。”一位神木百姓称。

  不仅是免费医疗,据神木县百姓介绍,往年县里给考上大学的家庭都有奖励,比如考上重点大学奖励两万,但今年有的家庭的奖励被取消了。“这才多少钱啊,这些钱都发不出来,估计肯定是财政出了问题。”一位当地居民称。

  类似的信任危机之下,当地官员升迁的消息便刺激众人在一个月前走上了街头。

  缺乏监管

  从某种程度上看,神木正在遭遇的这场民间借贷危机是由当地融贷主体的长期无政府状态造成的。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神木县目前共有22家小额贷款公司和两家取得融资许可证的担保公司,这些机构均在金融办监管之下,但其资本规模与当地融资需求相去甚远,同时税负也过重,各项税负总和占到企业收入近60%,因而当地大多数放贷主体均游离于监管之外。

  据知情者介绍,神木的大多数集资行为都在地下交易,吸收和放贷人员没有固定场所,甚至没有企业名称,问题暴露后便出现大量债权人找不到债务人,投资人找不到老板的情况,还有许多人借此氛围有钱不还恶意欠债。

  本报记者多方梳理了神木地区民间融资的集中模式发现,其中均存在较大金融风险:“非法吸存模式”为常见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链条断裂风险浮出水面,以导致群体事件;“隐名入股”模式则易产生集资诈骗;“企业放贷模式”则常发展为高利转贷犯罪。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新近兴起的资源型城市,神木还没有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尚未形成系统的、稳定的、抗风险能力强的产业格局。去年以来,全球经济疲软,煤炭市场低迷,势必给神木经济带来重创,因煤而生的民间借贷遭遇危机,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目前,打击非法集资,规范金融秩序,对神木今后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编辑:李晨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