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安市环山公路。商贩的电子秤(左秤)显示,葡萄重量为0.995公斤,记者用校准过的电子秤(右秤)复核仅为0.77公斤本报记者赵航摄
朋友临走时有意无意说了句,“环山路路边卖葡萄的秤真恐怖”。这样一句话,让市民张先生觉得很不好意思。
市民:买葡萄遇到问题秤
17日中午,带着几位江苏来的朋友从楼观台下来后,张先生一行打算前往秦岭山里游玩。他们沿着环山公路返回时,一路上看见路边很多打着“户太八号”名号的葡萄摊,张先生就提议买几斤葡萄拿上,上山时可以解渴消暑。
“我们随便挑选了一个葡萄摊,询问价格。”张先生说,在环山公路户县段,得知葡萄是8元一斤,朋友们就拿了三串放进袋子里去称量,“电子秤上显示的是6斤8两,朋友用手一拎,然后转过头来说,分量好像不够。”但葡萄摊主很肯定地说,“秤绝对没问题,每天都在这里卖呢,不会骗人”。
张先生的朋友爱较真,他手里拿着一瓶未开启的矿泉水,放在葡萄摊的电子秤上面,“显示是1.4斤,我朋友就说,这矿泉水是550毫升的规格,正常的重量是1.1斤多,这秤明显有问题。”张先生说,葡萄摊主一看这情况,赶紧说称错了,给退了钱。
暗访:多家葡萄摊秤有猫腻
昨日下午5时许,记者携带着一架从超市购买,并且经过校准的电子秤前往环山公路进行暗访。
环山公路长安、户县段沿路两边,每隔几十米就是一个葡萄摊,有的旁边就是采摘园,提供现采现卖服务,有的是推着三轮车叫卖的。这些葡萄都打着“户太八号”的名号,价格每斤从5元到8元不等。记者随机选择了路南一家葡萄摊购买葡萄。
“多钱一斤?”“6元5角,你要的话给你算6元1斤。”这个葡萄摊是一个三轮车,前面摆放着很多葡萄,秤在后面放着。记者拿了一串葡萄让其称量。
“差一点到两斤,算下来是11.94元,给11元就行。”摊主是一位40多岁的男子,他将称好的葡萄递过来。记者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电子秤当着摊主的面进行复秤,复秤的结果只有1.54斤。看到记者复秤,葡萄摊主说“肯定没问题”,然后将葡萄提起来,迅速在秤上动了一下,再次将葡萄放在上面称,这次显示的却是1.54斤。
两次称量的结果不同,摊主的解释是“刚才称错了”,然后退了2元钱。随后,记者又在环山公路沿线的5家葡萄摊购买了葡萄,发现3家都存在7两秤或8两秤的情况。
商贩:多数消费者不太看秤
一商贩透露说,环山公路两边的商贩使用的秤中不少都做了手脚,有九两秤、八两秤,还有七两秤、六两秤,“来这里的消费者大部分都是自驾游车主,他们买水果时车都停在路边,一般都不看秤,一买就走,不会太计较。如果有人发现,他们立即把差的分量给对方补上或者少收一点钱。”
昨日下午,记者试图联系长安和户县的工商部门,但由于是周末,联系未果。据了解,环山公路户县段、长安段小商贩出售时令水果使用的秤存在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市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建立一个长效机制,确保消费者买得放心。
本报记者卿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