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莉)自己没有银行卡,更没有信用卡,但接到自称“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电话后,62岁的黄女士却慌了神。为了免责,她赶紧按对方提供的账号汇出了8万元。
发现被骗为时已晚
62岁的黄女士说,17日是周六,她一个人在家。下午2时许,座机电话响了。她一接,对方自称是“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说她的信用卡严重透支1万多元,他们马上要发传票追究黄女士法律责任。下午4时法院就要开庭,如果不到场将按不到庭处理。但如及时将透支的钱和罚款汇过去,就可以免除责任。随后,给黄女士提供了“法院”的账号和“法官”名字。
黄女士听后非常紧张,但当天是周六,她赶到银行时,银行已下班了。因为心里紧张,当天晚上,她也没顾上和老公提此事。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赶到银行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8万元汇了出去,直到晚上,她给老公说这个事时,才意识到被骗了,于是,赶紧到派出所报了案。黄女士说,她现在很懊悔很着急,不过老公很好,一直安慰她。
昨日下午,记者向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核实得知,18日晚11时16分接确实接到上述报案,目前正在调查中。
回头想想疑点很多
这个骗局很常规,且疑点很多,黄女士为什么就被骗了呢?
首先,62岁的人能办信用卡吗?记者昨日致电多家银行,得到的答复均是市民申办信用卡的年龄应在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招商银行客服说,这并不能代表60岁以上老人不能持有信用卡,如果子女申办了信用卡,老人可以申办信用卡副卡,但老人刷卡消费的金额是由主卡持卡人、即子女进行偿还的。
黄女士人在西安,怎么可能在北京透支消费呢?黄女士说,她当时在电话里也问了这个问题,可对方说她的身份证信息泄密了,有人在北京用她的身份证办理了信用卡进行透支消费,但追究法律责任还是要找黄女士。因为黄女士既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储蓄卡,家里储蓄都用存折,所以对信用卡、储蓄卡都不了解,对方一说,黄女士信以为真了。
不要轻信要钱电话
近年来,电话诈骗案件频频发生,为此,警方再次提醒,类似“法院传票”的诈骗还有“电话欠费”、“银行个人信息被盗”、“涉案执法部门要进行财产保全”等,但实际上,法院传票通常以书面通知送达,且需经本人签字;而信用卡透支、电话欠费等,服务商会第一时间通知使用者本人,而不是法院;此外,法院、银行以及其他管理机构之间电话不会互通。对电话诈骗骗局,只要记住一点,只要是索要钱财的陌生电话或短信,都要格外警惕,多次咨询核实的同时,还要及时和家人沟通、商量,实在拿不准时不妨先报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