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村里为13名大学生举办了欢送会本报记者文稳翔摄

  14个娃参加高考,13个考上大学!这是这个夏天长武县亭口镇坷垴(nǎo)村的乡亲们谈不腻的话题。然而,对于这些孩子的父母来说,孩子考上大学的喜讯只能让他们兴奋短短几天,接下来他们都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8月25日,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村主任终于为孩子们筹集到2万余元的助学款,并为他们举办了欢送会。

  开会欢送13个娃上大学

  25日上午,在坷垴村的村道上,远远就能看到许多村民聚集在村委会门外,等待着为学子们送行。村民们说,这条环山路以前连手推车都推不出去,几年前刚刚把路修好,孩子们上学方便了很多。

  77岁的何老先生说,在往年,村上偶尔也能考上一两个大学生,但从来没有这么多,今年14个娃参加高考,一次考上13个大学生,在邻村的人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上午9时,村上为这13个孩子举行了大学新生欢送会,长武县、亭口镇相关领导也参加了活动。村民们顶着烈日参加欢送会,一些村民带着孩子指着前排的大学生,告诉他们那些人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村主任帮助学生筹集助学款

  欢送会上,学生家长们肩披红色的绸子,在人群中笑得格外甜。村民们说,这种“披红”在村里只有遇到喜事才会戴,但很少能一次用到这么多。

  村主任何同安介绍,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后,听到村里一下子考了13个娃,自己跟学生家长一样兴奋,但很快也开始发愁,“我从2008年开始在坷垴村当村主任,这些年了,村里人的家庭情况我很清楚,人均年收入也就是四五千元,很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孩子的费用。”

  何同安说,经过一段时间考虑,他决定帮助学生寻找助学款。他和村里一名在镇上教书的老师商议后,向亭口镇政府汇报此事,镇上当即决定拿出9100元资助贫困大学生。随后,何同安又前往县城寻找从坷垴村走出去的村民眼中的一些“成功人士”,以及县城里的企业筹集助学款,经过近一个月努力,他终于筹集了2万余元,在昨日上午的欢送会上,将这些钱送到了学生手中。

  何同安说:“好不容易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不能让娃们因为钱的事折断梦想的翅膀。”

  放学回家,他们要步行半小时

  坷垴村位于武功县亭口镇的一个小山坡上,进村时必须绕过一段环山路。今年考上渭南师范学院的曹斌龙说,镇上没有高中,村里的学生都在县里上学。但因为村里没有通车,每次去学校或者回家,这一段路要步行约半小时。

  “运气好的话,可以在路上遇到熟人,捎我一段,但很多时候都没有这样的运气。”曹斌龙说,因为每次回家都是在下午放学后,特别是冬天,天气冷,再加上天黑得太早,这段路几乎成了他的噩梦。

  在走访中,这13名学生大部分都提到了家门前的这条环山路。他们说,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有能力帮村子里仍要去县里读书的弟弟妹妹们,解决上学“行路难”的问题。在坷垴村,村民们除了种地和外出打工外,再没有别的经济来源。从小跟父亲在外求学的何倩说,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的辛苦自己都看在眼里,“我很早就清楚,我不能像大城市里的孩子那样依靠父母,对于我来说,考上大学就是我能想到的唯一出路。”

  而在坷垴村这13名新大学生中,19岁的曹萌也有同样的看法。她说:“从小父母就对我特别疼爱,很多事情都顺着我,他们对我没有太多的要求,除了考大学。”曹萌说,村子里的同龄人其实并不少,但很多都因为各种原因中途辍学,自己也曾听说过别人在外打工的情况,但不管别人过得是好是坏,自己始终都坚持一个梦想——考上大学。18岁的何楷今年考上了陕西科技大学。他说:“我们13个人平时其实都很熟悉,可能就是从高中开始吧,大家开始在暗地里相互竞争,也相互鼓励,我觉得这是我们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都觉得为村子争了光。这次的事情,对村子里的弟弟妹妹应该也会是一种鼓励,我们也希望村里的大学生能越来越多。”

编辑:手瓜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