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八旬老人守古庙30年 屡次求合理待遇未果后自尽

  手捧父亲的遗像,苏书贞表示,父亲一直都想得到关于自己身份的确切说法。

八旬老人守古庙30年 屡次求合理待遇未果后自尽

  苏诗秀曾获得当地 “文物保护先进个人”的荣誉。

  八旬老人用生命求索“身份的证明”

  他们守护着珍贵文物他们的待遇却极其微薄

  这是一件让人唏嘘的事情。临汾市翼城县南撖村东岳庙,元代建筑,我国现存最早的东岳庙。2013年1月15日(大年初四),一位名叫苏诗秀的80岁老人,却在自己勤勤恳恳看护三十年的古庙门口的拉环上自尽。

  究其原因,是对自己“文保员”身份一事存疑,让老人至死未能释怀,老人没有讨到说法,自绝于世,只是个例;但像老人这样身份尴尬的基层民间“文保员”并非少数,与在文物保护方面所做的贡献相比,他们默默无闻,自身利益难以维护。无疑,他们应该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

  文物先进老夫妻

  在一份反映材料上,苏诗秀老人如此写道:

  “我现年80岁,家住隆化镇南撖村。1983年,原村支部书记苏乐温派遣我到西庙(东岳庙)看庙,并经过原文化局局长王得望认可,一直看到今天。三十年来,我和老伴吃住在西庙,不怕酷暑严寒,日夜看护,尽心尽责,没有丢失一草一木,多次受到县上表扬。可是,多年村里没有发过一分钱,照电烧煤都是我个人的。2004年,县文物局开始每天发一元钱,2008年每月发50元至今。现在我年龄已高,疾病缠身,文物局提出要换人,可我辛辛苦苦给国家看了三十年(庙),一元钱只能买瓶矿泉水,连每天的水电费都不够。人常说有付出就有回报,我现在老了,就要把我赶出去,我感到太不公平。诚恳要求有关单位给我合理的经济补偿,让我安度晚年。”

  落款时间为2012年8月18日,距今已整整一年。

  根据苏诗秀之子苏书贞回忆:“父母一直住在东岳庙中看庙,父亲更将东岳庙当成是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早些年,院墙塌了,父亲就会用土坯垒起来;父亲年龄大了以后,就用荆棘一类的东西把庙墙的缺口围护得严严实实。“父母每天早晨都要将庙前殿后,从上到下清扫一遍。30年中,义务看护了22年,后面8年,虽然发一些钱,但其实都不够买白面吃。可他们总觉得自己是文物保管员,挺自豪,在村里说话时一口一个‘我们文物局’。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最后落了个这样的下场。”

  8月3日,记者采访之际,苏诗秀爱人张玉英刚出殡4天,这对曾被翼城文物局标榜为“东岳庙的守护神”的老夫妻,前后凄然离世。

  一本2007年的《翼城县文物工作会议》典型材料上,第一页就记载着这对夫妻的典型事迹。“苏诗秀,张玉英,一对年逾古稀的老夫妻,守护着东岳庙,更像守护孩子一样守护着东岳庙的一对石狮子。”

  他们的故事,翼城文物系统耳熟能详,南撖村更是家喻户晓。那是2005年11月的一天,老夫妻俩听到院子里有说话声,还有搬运重物的撬挖声响,老人立刻明白了这是盗贼在偷盗那两只价值连城的元代石狮。两人稍合计了片刻,开始大声演起了双簧:“你报警了吗?”“报了。派出所的马上就来了……”

  院外的人一听,赶紧逃离。两位老人出门一看,一只石狮子已被扳倒在草地里。“其实,老两口那时根本没有手机,就是吓唬吓唬盗贼。”采访中,村里人提起那件趣事,都七言八语地说了起来。

  那份典型材料中还提到:事发后几天,有人暗示两位老人不要太认真,只要他们不管闲事,就可以得到5万元的好处费。老人拒绝了:“就是给我50万,我也不干那缺德事。”

  2008年6月,翼城县政府授予苏诗秀老人“文物保护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 [2] [3] 下一页

编辑:李晨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