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张丽望着和丈夫王博文的结婚照发呆本报记者陈思摄
本报昨日以《彝族男童新疆落水陕西小伙营救时遇难》为题,报道了合阳小伙王博文新疆救人的事迹。2日下午1时许,合阳县百良镇百东村,看着进进出出的亲戚,王博文的父亲、62岁的王敏科哭得很痛,他头发花白的妻子面无表情地躺在里屋。记者了解,王博文的爷爷、父母亲都曾经在不同场合救过人。
父亲说儿子是条汉子
今年28岁的王博文在家中排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姐姐。王家仅有几亩核桃地,没多少经济来源。高中毕业后,在西安大众汽车专修学院上了两年学,王博文便进入韩城一家电厂当检修工。今年8月22日,刚刚失业的他和表弟一起前往新疆,8月24日才到工地报到。8月25日正式上班,他的新工作是为新建大楼安装警报器。8月30日出事时,他才上班5天。
昨晚,据正在新疆处理后事的王博文的姐夫王修桥电话介绍,弟弟出事的水渠,上游有一座拦河坝,水流落下后形成五六米的落差。由于水流湍急,坝底又形成了一个五六米深的漩涡。
“之前有两个人下水试图施救,无法靠近孩子便上岸了。”8月30日下午3时许,上班路过此地的王博文,发现一名落水儿童正在漩涡里挣扎,毫不犹豫跳下水,游入漩涡托起孩子。岸上的人联手将孩子拉上岸后,转头却看不到王博文了。直至后来关掉水闸,他的尸体才被捞起。
事后,被救孩子的父母还是从警方口中才得知此事。王修桥和他们见过面,那是一对外来务工的四川彝族夫妇,带着3个孩子,挤在一间小小的租屋内,家徒四壁,十分清贫。“他们非常感激,说无论我们办后事还是申请见义勇为,都愿意出力。”
王敏科说,儿子是条汉子。如果有朝一日和被救儿童一家见面,他想叮嘱那个孩子,“一定要好好活着,才不辜负儿子付出的生命”。
见义勇为是王家的传统
记者从村民那里了解到,见义勇为是王家的传统。王博文的爷爷健在时,曾救过一名村民。20多年前,王敏科和妻子从村里的涝池中各救起过一名小女孩。以至于谁家孩子再落水,大家都会第一个想到找王家救人。
王敏科还回忆起另一次救人的情景:十几年前的一个寒冬,一名19岁的小伙掉入一个很深的水窖,围观的村民都不敢下去救人。孩子家长哭哭啼啼跑来找他。那时他刚刚出院,却架不住孩子家长的眼泪。一咬牙,他绑着麻绳就跳进了刺骨的冰水里。因为时间太久,孩子救上来时已溺亡,成为他一生的遗憾。王敏科毫不怀疑,儿子在看到落水儿童的那一瞬间也是不顾一切地下水救人,“可他就不太会游泳”。
“那个孩子性格绵得很。从小就乐于助人,做出这事一点也不奇怪。”百东村治安主任说,8月31日上午知道这个消息后,乡亲们都赶来安慰这一家人。百良镇党委副书记杨艳芳说,目前,该镇已递交申报材料,希望授予王博文见义勇为称号,并表示今后将会给予王家一定的扶助。
“这辈子我不后悔嫁给他”
“这辈子我不后悔嫁给他。”王博文的妻子、26岁的张丽说,丈夫临行前,她曾希望丈夫不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为了给妻儿更好的生活环境,丈夫执意去了新疆。没想到这一走,竟成永别。
“我想爸爸。”两岁半的儿子天真地冲妈妈喊了一句,他还不知道,爸爸不会回来了。面对丈夫留下的一个两岁半、一个才两个月大的两个儿子,这名看似柔弱的幼儿园老师说:“他走了,我会好好抚养孩子的!”
高中时,张丽和王博文就是同学,丈夫给她唯一的印象是,那个喜欢帮同学捎带早餐的男生,“理科特别好”。2009年5月份,她惊喜地发现,站在介绍人旁边的竟是高中同学。那年国庆,相爱的两人举行了婚礼。再过1个月,他们就结婚4周年了。
“他说过年再买新衣服。”平日,王博文竭力满足妻儿的一切要求,却对自己很“苛刻”——去新疆那天,他穿的都是姐夫淘汰的衣服。为了多挣一点工资,王博文常年不回家,除非收麦,过年都在替其他同事值班。两个月前,张丽在医院待产,丈夫整夜未眠为她驱赶蚊蝇,临床病友都直夸她福气好。
第一次和丈夫分开得那么远,张丽很不习惯,每天通过电话、短信和丈夫倾诉心事。8月30日上午9时许,她还发短信跟丈夫撒娇说,自己手机坏了。
“他让我先买个,回来再给我买好的……”说到这儿,张丽哽咽了。下午3时许,下班后,她又照常给丈夫打电话。只是这一次,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怎么打都没人接了。
8月30日下午3时30分,用尽最后一丝气力,王博文将落水的彝族儿童用力推到岸边。还来不及喊一句,便被卷入漩涡,再也没有出现……
本报记者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