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李秋莲和社区工作人员将一家家搜集的医保、养老等信息记录在案本报记者张小刚摄
本报铜川讯(记者张小刚)干了11年社区主任,社区工作的琐碎、繁杂,李秋莲不但不烦,反而越干越自豪。8月26日,在铜川市王益区红旗社区,记者随李秋莲一起参观了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活动室等,这些都是她一手创办起来的。
清理垃圾居民自发帮忙
红旗社区位于铜川市王益区中心地段,辖区有企事业单位24家,居民5587户16089人,另外还有4000多流动人口,是铜川人口最密集、构成最复杂的社区之一。但这些对李秋莲来说都不是问题,许多在别人看来难办的事在她这里都迎刃而解。
红旗社区门前是一个大市场,每天有数千人流量,但一直没有一个公厕。今年,在市场建一个公厕列入了社区工作表。李秋莲在市场前前后后考察了几次,最后她看中了一块好地方——这块地方位于市场的核心地段,多年来一直是垃圾堆,旁边还有一块居民自己种的菜地。
要在这块地上建公厕,首先要说服种菜的居民腾地。李秋莲找到这位姓周的居民,一说要在这里建公厕,周师傅二话没说就答应把菜地腾出来。这让李秋莲还有些不好意思,而周师傅说:“社区给咱办了很多事,现在社区需要咱奉献自然要支持。”
地的问题解决了,开始清理垃圾,周边的居民自发来帮忙。一个月前,新公厕建好投入使用。
进居民家自备鞋套
11年前,李秋莲刚来红旗社区时,一间6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面的桌椅都是淘汰下来的旧家具,修补以后才能用。到现在,社区已拥有上千平方米的办公、活动场地,固定资产上千万元。说起这些年在社区干事,李秋莲不是厌烦,反而表现出很大的满足感。
最初社区连她只有3人,几千户的信息资料要收集。刚进社区她还穿着高跟鞋,跑了一周就撑不住了,以后再也没有穿过高跟鞋。在入户调查中,李秋莲给工作人员提出“三不”原则:不在吃饭时间入户,不在中午休息时入户,不套上鞋套不入户。为了不弄脏居民家的地板,李秋莲自带鞋套,“咱是上门服务的,不能给居民添麻烦”。
看到很多关于老人在家去世竟没人发现的报道后,李秋莲将整个社区划分成8个“片”,“片”下面设小区代办站,由居民担任代办员。小区代办员可以代替那些忙于工作或不便外出的人,到社区办理各种手续和事项。此外,这些代办员还负责照顾社区所辖的200多户“空巢老人”,定期上门看望。
居民没说她已知啥问题
李秋莲说,经常听说哪里有钉子户,但她在红旗社区干社区工作以来,没遇见过一个钉子户。为何如此,李秋莲也有自己的总结:“那就是诚心实意为社区办事,居民一定会支持你的工作。”
干了十年的社区工作,李秋莲练就了两种本领:一看见居民走进社区办公点,就知道他要说什么,要反映什么问题;居民走进来以后,即使看着面生,只要对方报名字,马上就能报出他家住什么地方,哪栋哪层哪一户。
采访中,和居民一说起李主任,大家都是一副乐呵呵的表情,说“是个好主任”。而李秋莲的一番话正好是对居民评价的诠释:“基层工作人员如果干不好,老百姓会认为咱政府就是这样子,咱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行给政府的形象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