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穿上“隐身衣”
买月饼开“办公发票”
记者调查发现,节日禁令之下,送礼现象并未绝迹,只是方式更加隐蔽,衍生出“隐身衣”“地下党”“化整为零”等新花样。
穿上“隐身衣”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家商场、酒店发现,很多酒店贴心给顾客提供“报销便利”,不管是购买“金银月饼”还是“平价月饼”,不少商家都可提供“办公用品”发票。
转成“地下党”
很多“节日腐败”从半公开向半地下“转型”。在南京机关单位林立的湖南路上,一家礼品回收店店员介绍,现在风声日紧,但他们在南京同城交易网站上开设网店,而且为客户提供上门收购服务,方式更加隐秘,服务也更加主动。
大额“化整为零”
广州一商场今年大额购物卡少了很多,但销售的购物卡总金额却没少。“1万元的卡要实名、而且‘扎眼’,但换成10张1000元的不就行了?是发是送都可以。”商场工作人员介绍。据新华社
声音
社科专家:月饼要重新定位消费人群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国琪说,今年以来的中央政策尤其是此次“廉政风暴”给了高档月饼、高档烟酒以教训,“一定要认清目前大势,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还等着看是否会有政策反弹,这都是错误的。”
王国琪说,在全国上下提倡节俭的情况下,暴利月饼已经失去了生存空间,生产企业必须重新定位消费人群,并适时改变产品结构,走品质、品牌之路才能赢得市场。
月饼企业:明年减少高档月饼产量
“中秋之后,我们会马上总结今年月饼的销售情况,并根据今年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定位。”一月饼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说,“预计在明年的生产计划中,中低档月饼会受到更多重视,而高档月饼也会减少产量。”
“其实,作为企业来说,不能一味唯利是图,而更应该承担净化社会风气的社会责任。”王国琪说,因为更多的消费者都是普通百姓,而高价月饼无疑增加了市民的不满。
民俗专家:月饼的文化内涵有望还原
民俗专家、陕西省民间文艺协会名誉主席傅功振说,中秋节的核心文化内涵首先是祝愿家庭团圆幸福,但近年来,商家对月饼的过度包装,使得中秋节固有的文化内涵发生扭曲,变得越来越商业化。“甚至还成了行贿受贿的工具,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与亵渎。”傅功振说,反对奢靡之风,必须反省我们的价值观,因为这种坏风气还是从扭曲的价值观中来的。
“今年的市场变化是可喜的,有望还原月饼固有的文化内涵。”傅功振说。本报记者佘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