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场盛会的召开,背后都会有很多人的默默付出,2013欧亚经济论坛召开的3天时间里,在论坛各会场都能看到很多穿着白色和绿色统一制服的志愿者。他们负责为每位客人提供路线指引、会场咨询等工作,用自己的笑容,让各方来宾体会到古城的热情。
“奉献、青春、热情活力,灿烂的微笑”是周雨迪作为一名志愿者给自己这个角色的定位。她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学生,也是一个地道的西安人。说到参加欧亚经济论坛志愿者团队的初衷,她觉得那就是一场盛宴,但更多的是这里有不同文化、不同的人们给她带来的新鲜和碰撞。“我觉得在这样的国际会议上,可以见到一些大人物,还能接触到最新鲜、最前沿、最有创意的一些东西,我想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论坛召开前,她还觉得这样的国际会议,来的都是各种政要、企业大人物,好像和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虽然来参加论坛的嘉宾都是‘大牌人物’,但他们探讨的城市发展问题,又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尤其是教育、人才等话题,提出了为西安的学子创造更多出国深造交流的机会,这样的主题讨论,很值得我去了解和学习。”
来自河北的董晓明,先后参与了多次在西安举行的国际活动,翻译、接待、带队……一切都驾轻就熟。他认为,举办一届成功的全球盛会,除了场馆设施等硬件条件,一个城市的亲和力也非常重要。他说,只有真正深入西安这座城市,你才会感受到它的包容和吸引力。说到这座自己生活了将近4年的城市,说到自己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留在西安。董晓明说:“西安早已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城市,希望可以通过这次大会,让世界了解到更真实的西安。我相信,通过这样国际间的交流,会带给西安更光明的未来,也带给我们更美好的生活。”(记者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