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日)是我国《旅游法》落地的第一天,这部法律为规范我国旅游市场提供了法律保证。今天(10月1日),我们的记者挑选了新《旅游法》中的一些条款,对照条款的内容,对西安的一些景点进行了走访。
我国《旅游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今天(10月1日)早上九点多,记者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无论是在免费展区的发票窗口,还是在付费展区的售票窗口,都挤满了游客排成了长龙,队伍一直延伸到了人行道的尽头。
游客:“我们大概八点左右吧。”
记者:“八点左右?”
游客:“嗯。”
记者:“排了多长时间?”
游客:“一直排到现在九点多。就说早上来排个队,结果现在好像没票了。”
记者:“你在这儿等了多长时间?”
游客:“半个小时吧。”
由于馆内实行游客数量控制,一些排队的游客刚排到领票窗口,窗口就被暂时关闭。大约控制半个小时以后,领票窗口又再次开启。记者看到,在博物馆的门前,竖着醒目的提示牌。陕西历史博物馆创优办公室主任赵慧告诉记者,每天6000人次的客流量是最优的进馆人数,但为了能够照顾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他们在长假期间,也会适当地在最大承载量范围内增加门票。
陕西历史博物馆创优办公室主任赵慧:“最大承载量现在是一万两千人,是最大承载量。根据展厅的饱和度来控制游客,一个是对文物安全,一个是对游客安全,一个是(保证)参观的环境的舒适性,有一个基本饱和。不能说人进去以后,什么都看不见,然后空气很污浊,然后很嘈杂。值班人员及时巡查展厅的情况,反馈给售票处,可以适当地停一下票。”
在西安大雁塔景区大慈恩寺售票处以及院内,记者都没有看到关于游客数量限制的公示。大雁塔登塔处不少游客都准备买票登塔。
记者:“这个人数有限制没?”
景区工作人员:“上塔。没有。”
记者:“没有限制?”
景区工作人员:“嗯。”
记者:“就是一天上多少都可以?”
景区工作人员:“嗯。”
记者:“就问一下,咱这个有最大人数限制没?”
景区工作人员:“不是给你说过了么,有多少,只要能上都可以上么。”
面对提问,这位工作人员很是不耐烦。随后,记者来到了西安大慈恩寺办公室。
记者:“它不是有一条,说是景区要把咱最大游客人数公示出来吗?”
西安大慈恩寺办公室工作人员:“没有,我们这儿没有接到通知,他说新《旅游法》出来以后,我们没有接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