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留问题
神木好多人都有两个户口
据榆林一位政府人员介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有农转非的政策。在此政策下,一些政府人员便有了户口指标,开始官方卖户口。那时候,买户口的人需要花一两千元钱,这个数字在当时已算比较可观,而原本的农村户口也可以不销。“农民买城市户口时也不愿意销农村户口,因为农村户口一销,承包地就没有了。”该政府人员说,此后,国家开始实施居民身份证,“不少两个户口的人,就有两个身份证,这是比较普遍的。”
神木经济发展之后,有条件的家庭希望孩子到西安甚至北京等大城市发展,但又不愿意放弃神木的户口,也加重了一人多户的现象。
据一名接近龚爱爱的人说,龚爱爱曾遭家暴,家庭不幸福,自己也只有高中学历,想让孩子成长在好点的环境,上个好点的学校,所以送到北京读书。“办个北京户口就可以在当地高考,要是回来陕西高考很吃亏,教材都不一样。”该知情人说,这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好多人都有两个户口,只是龚爱爱比较多。
神木县某宾馆服务员杨姐今年快50岁了,跟龚爱爱差不多年纪,她也是十六七岁就从农村到城里打工。据她回忆,十几年前,神木县要建市,但是城市人口不足,因此从各乡镇往城里“填人”。当时,50元就可以办一个户口,不少农村人就在这个浪潮中把户口迁到了城里。
关于神木县的公开资料显示,“神木的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搬迁到县城或工业发达的乡镇,如大柳塔一角。”而大柳塔正是龚爱爱所办的另一个户籍的所在地。
户口不好办
多数人从邻省办户口 再转回神木
杨姐现在也只有一个城市户口,是嫁人后转出来的,她说在农村,女人要是嫁到城里了,就是城市户口。三年后,原来村里的户口自动给注销了,现在想把户口转回农村,“根本不可能……反正我们这些人肯定办不成(多个户口),要有钱有关系才行。”杨姐说。而此前就有媒体报道,龚爱爱事发之后,去公安局主动销户的有钱人,每天要排长队。一位不愿具名的榆林市官员称,“排长队倒说不上。”据他所知,龚爱爱事发后,是有不少有钱人赶紧去销了户。
神木的户口不好办,外地的“基本只能靠嫁过来”。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此前神木的结婚迁入落户政策,被投靠人年满30周岁,且结婚满5年的配偶才能申请落户神木。为此,大多数人便“曲线救国”,走的是从邻省办下户口再转回神木的途径,其中从山西迁回神木尤为突出。
龚爱爱有一个叫“龚仙霞”的户口,是2006年9月在山西省临县克虎派出所上户的,上户理由是户口补录。半年后,“龚仙霞”户口由山西临县迁到陕西神木,迁入理由是“投靠亲属”。另一个用本名“龚爱爱”的户口,是同样以户口补录的理由在山西吕梁兴县魏家滩派出所上的,时间是2008年11月。一个月后,该“龚爱爱”迁回到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