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街许多店铺门口并没有专门的垃圾桶,整条街也不过十来个垃圾桶。
只要形成了垃圾堆,许多游客就会自然的把垃圾扔到这里。
让人人都分担“垃圾责任”
赵大姐告诉记者,“十一”期间,负责回民街附近保洁工作的清洁工都没有休息,以往采取的轮休制也取消了,所有的清洁工都是采取上午、下午“两班倒”的形式。因为工作量实在是太大,好几个同事都病倒了。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上午班是从早上5点到下午1点,工作8个小时,‘十一’期间变成早上3点到下午1点多,工作时间差不多10个多小时,再加上下午班的下午1点到晚上9点,全天工作18个小时,工作时间不仅长了不少,强度也更大了,有些身体不好的同事就有点吃不消。”赵大姐说。
通过自己的观察,赵大姐觉得造成回民街垃圾多的原因,除了“十一”客流量异常多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垃圾箱的问题,“一个是垃圾箱的分布有点少,另一个就是垃圾箱的容量有点小。”
“如果每家店门口都有一个垃圾箱,到晚上人少时,再将垃圾清理到专门的区域,这样的分工虽然不一定能完全解决目前垃圾多的现状,但起码可以缓解一些。”赵大姐觉得让各家负责各家的垃圾,一来有利于垃圾的回收,二来店家也会更加顾及自己店面的形象,多打扫、清理。
赵大姐觉得,清扫垃圾的责任其实是可以让大家一起承担的。“如果游客可以随身带一个袋子,将不着急扔的餐杯、签子先收集起来,等见到垃圾桶之后再扔,这样垃圾也就不会满地都是。”
采访临近结束,在赵大姐负责的区域内,有几位游客不小心将她刚刚扫到一起的垃圾踢散了,她急忙过去将踢散的垃圾收集到自己手中的垃圾袋里。游客连忙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赵大姐边扫边用地道的陕西话说,“么事(没有事),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