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刘铮 王宇)18日公布的三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令人欣慰,经济增速扭转了此前连续两个季度的下滑,反弹至7.8%,呈现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然而9月份一些经济指标的回落再度提醒我们,当前经济稳而不强,唯有咬定转型升级不放松,才能迎来中国经济新的春天。

  在稳增长初见成效之后,是凭以往经验期待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重返高增长的旧有轨道,还是适应新形势在稳住增速的前提下主攻转型升级,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前途与命运。从过去30多年连续高增长的强大惯性中走出,从心理上和实践中接受和探索新的转型之路,的确需要很大的决心,但从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各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历程看,别无他途。

  前三季度的数据中,两大问题敲响了转型升级的警钟。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仍然是首要力量,而消费的拉动作用与投资相比差距较大;与之关联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放慢了3个百分点,低于经济增速0.9个百分点,未来会进一步制约消费的扩大。

  中国经济亟待通过转型消解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产能严重过剩和资源环境瓶颈突出的问题,需要市场倒逼机制充分发挥优胜劣汰作用,出清过剩产能,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这一过程将是痛苦的,但必须咬牙承受,一旦动摇松懈,过去30多年的发展将功亏一篑。

  中国经济亟待通过转型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世界经济复苏曲折,国内劳动力成本迅速攀升,而多年来拉动内需的房地产和汽车行业都遭遇了瓶颈,中国企业面临内外夹击的困难。企业如果能变压力为动力,持之以恒地把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发掘新的市场上来,中国经济将迎来那至为关键的一跃。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稳定的经济增速为保障,但怕的是增速一旦回升向好,一些人又习惯性地躺上了旧有发展模式的“温床”,松了转型升级的劲头。经济向好固然鼓舞人心,转型升级的青山更要紧紧咬住。

编辑:刘超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