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会议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前瞻:3大焦点构建中国改革新期待
1、经济改革:市场化的新追求
在今年7月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之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新阶段。近期,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官员表态显示,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稳妥有序地推进。
专家称,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同时,要以改革推动,逐渐使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和投资计价货币,在局部市场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此倒逼外汇市场、跨境投资、债券市场、金融机构本外币综合经营等领域的改革。【详细】
2、社会改革:社会公平的新期待
“改革要围绕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社会事业、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加快改革,织就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补上短板,兜住底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说。
详细】
未来二三十年中国最大内需是新型城镇化。避免以往城镇化弊病,打破土地、户籍、财政税收等方面瓶颈制约,需加大改革力度。【3、政府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减少审批,理顺事权,提高透明度,使政府能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经济转型已到了向消费主导转变的关节点,收获内需红利越来越依赖于政府的改革转型。加快政府转型与改革已成为全面转型与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政府改革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专家指出,应该以政府向市场放权为重点,带动市场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以政府向社会放权为重点,带动社会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破题大部门体制改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