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社会走上了持续快速发展之路,使人民生活由温饱走向小康,“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中国声音”影响日益广泛深远……

  现在,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将揭开中国发展的崭新一页,本次会议将涉及哪些方面改革、会出台哪些重大决策、将对中国未来产生何种影响,会给百姓带来哪些红利……

  “由于既得利益者的阻碍,在某些部门和地方面临着不想改、改不动的窘境。”

  (经济学家吴敬琏)

  “正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到位,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社会上形成了权力寻租、贫富分化、分配不公。”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新一轮改革要“闯关”,首先需要“清障”。

  障碍之一就是利益固化藩篱。在新华网“关于当前推进改革的主要难题有哪些”的问卷调查中,“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在7个选项中成为首选,占受调查者的四分之一。既得利益者,已经成为我们改革突围必须面对的拦路虎。

  改革,是对利益格局的调整。如果说35年前的改革打破的是平均主义的藩篱,那么35年后的今天,改革者则必须面对贫富差距过大、利益格局固化等问题。利益的背后往往有权力影子。应该警惕既有权力与既得利益相互交织的倾向,杜绝权与利结成“利益同盟”。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市场化改革还不彻底、不到位,当前一些本该由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领域,被权力之手取代,形成了“政府手长、市场手短”的畸形格局。以至于行政权力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产生威胁,干扰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今日改革之首要,就是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变权与利相互交织的体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专家指出,新一轮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其中的关键,就是明确权力的界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康有序的权力运行体系,切断权力与利益的“黑色交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改革四大焦点预测

  经济改革

  今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8月1日起,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全年减负约1200亿元;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三中全会,均以经济改革或农村改革为核心。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李克强在不同场合强调,全会将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改革的规模和力度空前。

  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说,下一步,特别希望能够在金融改革、财税改革、落实扩大民间投资准入、兴办民营银行等方面取得更大的实质性突破,让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后劲更加充沛。

  针对现存的收支结构不合理、地方债务风险突出等问题,专家认为,应以优先调整事权、带动财力重新配置为重点,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在营改增的同时,积极推进以房产税和消费税为主的地方主体税建设。此外,应加快推进环境税、遗产税等税制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

  3月18日,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此后,审批“瘦身”,流程再造;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企业“减负松绑”……

  作为转型的重要内涵,转变政府职能是一大要务。在历时35年的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当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将成为推动全局改革的重要突破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9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取消和下放75项行政审批事项。至此,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221项。在放权的同时,政府的监管思路也在悄然改变。“宽进严管”“加强监督”,将工作重点转到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来。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表示,“放”“管”齐头并进,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宏观管理方式的变化,相信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出台更多改革措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使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户籍制度

  1997年,我国开始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2001年,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2012年3月,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政策……现在,大城市数百万农民工能否“落地”?

  “改革什么时候才能把我变成‘城里人’?”在深圳已近10年的农民工贺近安的急切追问,代表了很多人对改革的强烈期盼。

  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然而真正的“人的城镇化”却只有34%左右。如果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产权改革继续滞后,那么许多农村户籍人口的“中国梦”将很难圆满。

  备受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预期将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内容,这绝不仅仅是近3亿农民工的身份转换,更牵涉到教育、医疗、养老等多方面的协调推进。有分析认为,三中全会可能会延续中小城市先于大城市放松户籍限制的基本思路。说起户籍制度改革的时间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预测:“未来一两年,中小城镇的户籍制度会初步放开或基本放开;三五年后,大中城市有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会推开;2020年前后,基本解决户籍制度问题。”

  收入分配制度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克服平均主义”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改革至少经历了17次重大事件。自2002年以来,收入分配几乎每年都被重要会议或文件提及,但推动缓慢。

  在上海杨浦区,参加过淮海战役的84岁老党员任遐昌说:“我一个月离休金可以买4000斤大米,但老家60岁以上的农民还要自己劳动。就是参加养老保险,每月五六十元也只能买20斤大米,相差达200倍!”

  国务院年初公布《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来,不同行业和领域都在探索改善收入分配的方法。专家指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就是落实该意见,并就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加强国企收入分配调控、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重点问题。

  对于即将来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发展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魏众预测:“收入分配改革一定会写进报告的。从十六大到十八大,包括历届三中全会,收入分配改革都有提及,而且单独成段。从语言表述上可以看出,对收入分配的认识一直在微调,在进步,是有意义的。”

  政治局常委三中全会前密集调研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央政治局多位常委密集出京调研考察。有媒体指出,中央高层释放了中国未来改革发展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的强烈信号。

  香港《文汇报》指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几乎同时出京,分别在湖南、黑龙江和上海考察调研,三常委以不同方式再次重申中国改革的目标,就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香港《大公报》指出,习近平近日到地处武陵山区中心地带的湘西州,考察扶贫开发情况。在2012年岁末和今年2月份,他曾分别到河北阜平县、甘肃渭源县考察“真贫”和“最贫”。短短10个月,习近平先后三次专程考察调研三个中国最贫困的地区,释放了中国未来改革发展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的强烈信号。

  民众如何看待深化改革

  去年10月至11月,十八大召开前夕,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曾开展过关于“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的全国性问卷调查,有1955人参与,这次调查数据对新一轮改革或许也有借鉴意义。

编辑:手瓜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