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北海舰队导弹实射演练
10月中旬,在北起渤海湾、南至连云港的广阔海域内,海军北海舰队百余艘舰艇、几十架飞机以及岸导兵力进行了导弹实射演练。如此大规模的海上实弹演习,要求演习海域必须没有民船和商船行驶,事先实施严密的海域清扫。
演兵须扫海。随着海上实兵实弹演习日益成为一种常态,扫海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北海舰队积极作为,实现了被动的以“我”为主向主动加强军地协调、实施联合管控转变,确保了扫海行动的快捷、优质、高效,为部队训练演习时的海域使用管理提供了借鉴经验。
一道难题亟待求解——
海上演兵,商船渔船密如穿梭
“演练海域清扫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否则,不仅影响演习计划的执行,而且将直接威胁在相关海域内活动的商、渔船安全。”每次扫海警戒,任务部队为此都颇费心思。
演习海域有时覆盖了国内多个重要港口的多条航线,以及重要的渔业捕捞区,商、渔船密如穿梭,日均上千艘之多。由于演习期间大都是捕鱼旺季,渔民出海愿望迫切。“虽然演习前渔政、海事部门发出了禁航禁渔通告,但对靠海吃海的我们来说,停止捕捞一天就会损失近万元。”当地的一位老渔民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部队要练兵,经济要发展。当国防建设碰上群众利益,要做到两全其美往往难度极大。以往,扫海警戒主要依靠部队实施,需专门抽调兵力提前2至3天出海,采取劝、堵、接等方法,拦阻可能进入演练区的所有民船。然而近年来,渔船的吨位越来越大,渔民捕鱼的地方越来越远,在海上的时间越来越长。每次扫海都有民船对滞留演练海域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我行我素,对军方的规劝置若罔闻。还有的渔船拖延应付,嘴上说配合支持,但迟迟不肯离开,采取“迂回战术”与军舰在海上周旋,给实兵实弹演练留下安全隐患。
探索军地协作机制——
联合扫海,扫出一片安全海空
“66286号,这里危险,请马上离开。”10月16日傍晚,一艘渔船驶入任务海区,准备展开捕捞作业。随军舰出海的青岛市渔政执法支队执法员李荣光与官兵一起登上渔船,告知情况、发放传单、说明危险性,最终渔船离开。
着眼“演练海域范围广阔、海区封控任务艰巨”的实际,北海舰队演习前依托地方国防动员体系,先后召集黄渤海区渔政局及青岛、日照、连云港市领导、政府机关和涉海单位相关人员召开军地协调会,决定成立“军地联合海战场管理指挥所”,增设地方海事、渔政部门各1名领导担任副指挥员,并协调落实了执法船只、执法人员及港岸管控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