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非(右)的谎言被同事揭穿本报记者叶原摄
刚招的新人就坐在老板对面,打电话言必称认识某某领导,给同事说上面有人能办事收了钱却没办成,还借了老板5万……昨日,提起新员工张非(化名),灞桥区米秦路一家公司老板王先生直叹气:“起初表现很好的人,后来张嘴就是谎话!”王先生在公司微信群里已经通报了此事,提醒员工注意。
老板:他表现得很有人脉
“十一”前夕,29岁的张非来王先生公司应聘销售一职,自称曾在王先生以前工作过的单位干过,让王先生有了亲近感。此后,张非时常说起认识这领导那领导,王先生便将他提拔成销售经理。
该公司郑师傅说,张非曾说认识某老总,可帮人办事。他找张非办事,被收了5000元,结果事情还没办成。入职后十多天,张非在办公室打电话,对方提到买车还差几万,张非多次提到王先生前同事某分厂厂长。打完电话,张非说这位厂长要买车,向王先生借一万,王先生便借给了他。事后,张非又说要做煤炭生意,向老板借5万元,两个月后归还本金和1万元收益。不久张非归还了此前借的1万元,王先生又借给张非5万元。
调查:简历造假网上被人讨债
但让王先生奇怪的是,张非经常说自己马上要签大单子,但是从没谈成一笔。王先生觉得不对劲儿,开始私下调查张非。
张非的员工信息登记表显示,他曾在某电机厂、某煤炭公司、某机械厂任职,王先生调查发现,张非确实曾在前两个单位工作,只是普通员工,而不是自己填写的科长。王先生向张非说买车提到的当事人核实,结果对方称根本没有买车的事情。
公司一位员工在百度上试着搜索了张非的名字,竟然发现有人在网上找他讨债,王先生和同事们对比了网上图片,照片上的人和张非非常相像,欠条显示借款1.7万。后来,张非得知王先生在调查他,就不敢来上班了,约着老板见了两次面,说自己还欠以前公司老板5万元,另欠了一个河南老板16万。到11月10日一定还王先生钱。
当事人:还想继续工作还债
前日是借款时约定好的还款日,29岁的张非如约来到公司,没法还钱,坐在椅子上低头不语。问到为什么要编造不实理由借钱,张非坦承:“我做生意欠了一些外债,借了几个人26万。但我已经和他们协调过了,以前公司的老板,还有我在河南做生意时候的一个业务员。”张非还说,“我还想在这儿干,做业务签单子还债。”
陕西海普律师事务所律师高全说,基于此种情况,该员工不宜继续留在公司,可让他写一个还款计划,如果名下有房产,可要求他同意房产抵押,到房管局办抵押登记,如果到期未还款,可向法院申请实现抵押权。本报记者雷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