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被害人黄

  他绝非书呆子。

  他的优秀,也是非典型的象牙塔式的优秀。

  他原本那些天应很忙:博士考试专业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让他可以更轻松地筹划未来:他的一篇英文论文即将在国际期刊发表;今年7月墨脱支教行也进入到最后的训练阶段;一直筹备的创业公司已经注册,客户也已确定,即将开始运行,这个赚钱的项目本是他与读博并驾齐驱的梦想……

  在家乡,喧嚣的农贸市场中一栋红砖老楼,黄的家门紧闭。门两边的红色对联,是春节时他与父亲一起贴上去的。

  周围的人们会主动围上来,说着这个娃娃的好,说着他的懂事与家教之好。楼下小杂货铺的老板,看着他长大,眼中的他是个几乎“完美”的孩子。

  他很独立,小学起开始承担家务,为自己烧饭,为母亲熬药。他一贯学习成绩优异,是旁人拿来教育孩子的“偶像”。一直关系密切的中学班主任,说起他时几乎用掉了所有形容好学生的词语。他善良且体恤,为家人的病甚至改变自己大学的专业,决定学医,从预防医学到临床,又在研究生时改学耳鼻喉科。

  28年的人生并不难描述,从小到大,人们对他的形容基本是一以贯之的。父母下岗,母亲连续手术,他做家教、做导游、卖衣服,除了学费与生活费,母亲手术需要的30万元也都是他大学课余打工所得。但几乎没人听过他的抱怨与自轻。只是在大一开学报到时,只身来上海的他飞机晚点,错过了所有的学校接待,曾独自在寝室中放声大哭。

  但很快,生活的问题,被他化解了。平日大学的生活,他很讲究品质,一件普通运动衣也要七八百元,尽管衣服不多,一穿就是四五年。

  他还喜欢看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喜欢英文歌和瑞士音乐公司旗下的班得瑞的轻音乐,喜欢K歌,唱歌堪称“麦霸”,扯着嗓子高歌《浮夸》,还会陶醉地闭眼;团队庆功会的酒桌上,他对敬酒来者不拒,尽情尽兴,最后往往醉在一旁,露出憨态;他爱看F1、网球,在校时常晚上独自跑步;他热衷参加各种社团与公益活动,本科时参加过两次支教,第三次支教行原本已作为领队在筹划中。

  他在女生中的人缘也不错。黄的朋友知道他在本科时恋爱一年,研究生时还断续了几个月;他还仰慕了一位女同学数年,读研时表白遭拒,但表白、追求时颇下了些功夫,支教时他也曾暗恋一名同队的女孩。朋友圈中的女生笑称他是“妇女之友”,也有熟悉的女孩因为黄的细心叫他“姐姐”。

  他在校外的社交能力更令人印象深刻。本科好友告知,黄交际广泛,且从不吝分享信息,至少有两位同学进药企实习都是他帮忙介绍的。在本科好友看来,黄无疑是所有本科同学中最有名气的。

  黄的微博曾自述:“算是个有些思想有些能力有些热情的好人。”

  4月1日,黄感到不适,学弟陪他去了医院,才知道他这天吐了20多次。医生诊断为急性胃肠炎。黄拒绝了医生补液的要求,半小时后体温升高到39.5摄氏度,肌肉注射了退热针。

  回校的路上,黄开始怀疑早晨喝下的水,学弟则怀疑是食物中毒,但都没当一回事。黄回宿舍躺下,学弟帮他去图书馆把书拿回来,后又陪他去医院,路上曾遇到林。

  4月3日、5日,黄的两位本科好友,两次将饮水机送至司法鉴定中心检测,但验毒常常是正推难、反推易,并且此毒非常见毒物,因此两度无果。

  黄的病情急转直下,肝脏ALT指标高达2000多,是正常人的60倍,医生采取人工肝的治疗方式,相当于每25分钟将黄全身的血换一次。

  一直到告知毒物名称的神秘短信的出现,才使所有人恍悟:病的根源,在投毒。“因为他人缘真的很好,我们实在不能相信是中毒。如果坚信了,我们都是学医的,一定会不忽略任何一种毒物。”一位好友说。

  在黄昏迷后,这位好友在他病床前守了一夜,并生平第一次,去了龙华寺,下跪磕头祈福。

  中学时的黄,身为班长,和所有人的关系都挺融洽,但少有交心的密友,放假时他爱去耍的地方,是老师家。

  不少人都表示,他说话有些直,不属于察言观色型。由于见识较广,有时他会直指好友费了好大心思才争取到的某个机会毫无价值,而后列举一堆理由。当下听着,确实会被刺激到,可好友事后想想,还是有道理。因此,他依然有很多朋友,也有女生主动喜欢他。

  半年前,黄与林,相互从QQ好友中删除了对方。

  3月9日,博士考试当天,林在微博中祝福了7位同学,却不包括同宿舍的黄。

  黄的父亲也知道,黄和林的关系,“说不上很好,只是还可以”……

  傍晚时分,学校宿舍的灯大亮。黄林住的这一间,暗暗的。

  本报记者见到黄的父亲时,他更多时候是沉默,一直摆弄手机。只有当别人问起,才说几句,“很孝顺,几乎每个星期都和家人通一次话,和我们感情很好”。端水的时候,水抖得厉害。

  与黄感情很深的三姨一直觉得对不起他,按老家规定,本该在黄走时,烧纸、放火盆、烧掉孩子的衣服。但担心影响学校,只是在“头七”这天中午,请黄的3位好友在宿舍楼下烧了纸,聊表安慰。

  黄的一位好友还记得,16日黄走的那天下午,他借着“家属”名义混进监护室,想见黄最后一面,结果“他所在的那间,灯已经灭了”。

  当黄被包裹着的身影消失在拐角,现场肃然,更多的是哭声。

  另一人X

  同寝室三人中,一位是嫌疑人,一位永远不在了,而另一位,最为自由的X,却是最神秘的。

  在各种讨论案情的网帖中,人们认为宿舍第三人的存在是案件比较重要的突破点。“宿舍第三人到底在哪里?他应该最了解林和黄的关系。”有人在论坛中质疑。

  据同宿舍楼的学生介绍,X是上海人,虽不常住在宿舍,但周一至周五会回寝室。

  事实上,4月1日,黄喝水的当天,X确实在宿舍。黄的一位住在3楼的学弟,当天陪同黄去医院看病,中午把黄送回宿舍时,他第一次见到了X。那时,X正躺在床上睡觉。

  三人一寝室。据黄的好友告知,X和黄,偶尔会一起开林的玩笑。

  实际生活中,X与林的交集,8年前就开始了,两人是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的本科同学。X学的是临床专业,林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林被保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后,X也同样考入了该医院神经外科的研究生。

  X与林有一些共同的朋友,时常一起参与“狼人”游戏。两人都玩得不错,都很“聪明”。

  “他们三人具体的关系怎样看不出来,”与三人都有过交集的一位同学说,“至少看上去,挺和谐的。”

  本报记者从黄的家人和朋友处了解到,黄发病后,X来看过黄一次,当时他被众人询问宿舍的关系,只说“挺好的”,和林有没有过节?也说没有。

  黄的本科好友提及,见黄的律师时,X也在场,共同与律师谈了45分钟左右。但X,说得很少,只说黄与林关系挺平静的,看不出下毒迹象。他没提及黄与林的任何可疑矛盾,更没说起那条被众人猜测是他所发的提供毒物名称的“神秘短信”……

  他几乎是沉默的。

  沉默到,甚至一度被黄的家人怀疑过是凶手。他们坦承,因为林的表现极其镇定,而X作为室友,开始却没有现身。但后来黄的家人得知X不是投毒者后,特地向X表达了歉意。X只说:“没关系。”

  面对媒体,X就更加沉默了。

  在是否接受采访时,X有过摇摆,曾称“对这件事来来去去都知道得很多”,但之后又再次拒绝,“这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件,我也不想出名”。

  案子中的疑点,他只表示“和公安机关说了”、“即使有人开价,也没有答应接受采访”;请他回忆室友,便是永远的沉默。

  他喜欢玩牌,爱玩“狼人”游戏。他曾在高中时获得市级化学竞赛二等奖。一位中山医院脑外科医生评价他:“一个普普通通……但是有学问的人。”

  不管X以前是不是谨慎的人,在这件事后,他显然更小心或者说更无奈了。与黄的律师和数位陌生同学初次见面时,X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个问在座各位的身份,话说了几句后,他再次询问核实了身份。他的人人网个人网页原本完全开放,后来删掉了大量日志和照片,再到后来,甚至无法再查找到相关用户。他很警惕:“已经有很多人打听到了我的电话……”

  他的QQ空间几乎有半年没有留下过新的“心情状态”,但在4月17日,黄离世的第二天,他写下“责人易,非己难”。

编辑:李晓飞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