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昨日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资源型城市制定出台全国性、专门性的规划文件。《规划》首次确定出262个资源型城市,我省延安、咸阳、榆林等6市3县被列入。同时,榆林还被列入全国石油、煤炭后备基地,延安被列为全国天然气后备基地。
《规划》指出,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依然严重,缺乏可接续替代产业的支撑保障能力;资源富集地区新矛盾显现,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部分地区开发强度过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要建立资源型城市开发秩序约束、产品价格形成、资源开发补偿、利益分配共享、接续替代产业扶持等五大可持续发展机制,合理调整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中央和地方的分配比例关系,推进资源税改革,促进资源开发收益向资源型城市倾斜。我国将在2020年前完成资源枯竭城市的棚户区改造,实现“居者有其屋”。
1
成长型城市
(全国31个,我省3个)延安、咸阳、榆林
白永秀:这几个城市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应该走多元化经营,培育和能源产业相关的服务设施,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等。其次他们的工业中,国企比重偏大,民营经济不够发达;而且服务业比重偏低。
2
成熟型城市
(全国141个,我省4个)渭南、宝鸡、略阳、洛南
白永秀:相比榆林、延安,这4个市县的矿产资源开采占其国民经济的比重并不大,比如渭南仍以农业为主,仍面临壮大矿产资源产业,提升矿产资源附加值的问题。
3
衰退型城市
(全国67个,我省2个)铜川、潼关
白永秀:铜川要利用铜川新区土地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引进更多环保型企业入驻,着重发展旅游、医药和生态农业,同时还发展花卉、果蔬生产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潼关地处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会处,可以大力发展物流产业。
4
再生型城市
(全国23个,我省0个)
白永秀:虽然我省没有一个城市列入再生型城市,但作为衰退型城市的铜川和潼关,如果加快转型发展,有望加入再生型城市行列。
本报记者陈琳
专家解读
规划有利于我省9市县个性化发展
《规划》将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四种类型,各自定位不同,发展方式也不同。我省9市县入选,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白永秀认为,《规划》有利于这些地区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