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学费帮扶协议两天内签署
昨日16时许,北京一家不愿透露名称的公司中层管理者陈先生,经新京报记者引路,前往怀柔探望王秀青一家,公司希望资助王家三个孩子从现在至大学毕业的学费。
这最让王秀青喜出望外,到达院子时,王秀青的爱人、三个孩子早已在门口等候。“哥哥好。”陈先生说,三个孩子都特别有礼貌。
与前两天相比,王秀青的家有一点变化,床上多了一床新被子、一箱牛奶,都是好心人送过来的。
陈先生来得急,带了两箱橙子,登门探访主要是想来看看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方案,“一两天之内就会过来和王秀青签订帮扶协议。”
“现在关注你们的人比较多,但你们别受影响,要用你们的努力和学习成绩回报那些帮助你们的人。”三个孩子听了陈先生的嘱咐,不停点头。
准备离开时,王秀青的妻子彭雪玲不停往陈先生口袋里塞蜜橘。“孩子上学是这个家的头等大事,没想到眼下就能解决了。真的谢谢你。”彭雪玲说。
■ 对话:“上学路上看见井盖会想爸爸”
对话者:彭昱(化名,王秀青三子)
年龄:11岁
身份:某学校初一学生
在怀柔区长哨营乡遥岭村100多户村民眼中,穷家薄业的王秀青家没有让人羡慕的地方,除了他家三个“学习都特棒的孩子”。
王秀青的小儿子彭昱说,他和两个姐姐得的奖状和证书,两个大袋子都装不下。
家庭:“不会怪爸妈没本事”
新京报:还记得爸爸带你下井的情景吗?
彭昱:记得。我七八岁时去看过,结果进去了才知道不舒服。井特别不好下,井下地方也小,一不小心就磕碰了。
新京报:不经常和爸爸见面,会想他吧?
彭昱:嗯,现在我的学校离家有两三公里,平常上下学走在路上,看到井盖时,就会想起来,我爸就是在那底下住着的。
新京报:听说你从来不让同学来你家,也不去同学家。
彭昱:心里不舒服,别人家都是越过越好,我家太穷了。
新京报:你会怪爸妈没有本事吗?
彭昱:不怪。
新京报:你爸爸很辛苦,妈妈也是吧?
彭昱:嗯,我爸每天都在外面擦车赚钱,大姐二姐没去怀柔上学那会儿,我妈每天给我们仨做饭洗衣服,还得到地里干活,活儿都干不完。我们也去地里帮妈撒化肥。
学校:“我比同班同学想得多”
新京报:你会跟同学讲你家里的事吗?
彭昱:不会,连我最要好的同学都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我不敢告诉他们,怕说了别人更瞧不起我。
新京报:学校里的活动你会经常参加吗?
彭昱:我也参加,本来应该大胆去,但是在参加一些活动前,我会问自己,我该不该去参加这个活动。
新京报:为什么?
彭昱:我比同班同学想得多。上次参加区里的运动会,我(当时)没有户口,没资格参加,但我成绩又好,最后让我顶别人的名字去参加了,我是比赛的,得了名次,奖状上印的名字不是我的。
新京报:你很在乎名次和奖状吗?
彭昱:我只能在乎这个。我们家,我和我姐我们仨,奖状、证书加起来两个大袋子都装不下,墙上也没地方贴。
新京报:平时你上学会有负担吗?
彭昱:别管别人怎么看,我觉得就是要用自己的学习去改变这种状况。现在我就想着能考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