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9日消息(记者刘黎 冯会玲)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记者调查:回顾过去的一年,医患冲突频繁在各地上演。甚至出现了诸如浙江温岭杀医案这样的极端案件。中国之声日前就医患关系的改善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病人找医生看病,却成了横眉冷对,拳脚相加, 如此状况,记者采访到的多位医生都表示“习惯了”。他们开始在工作中挑选患者,规避风险,力求自保。
医生:“考虑自保,我能不能安全脱身,会不会给我惹麻烦,这个病人要求很高,有这种苗头的病人我就动员他去其他医院或者是到更大的医院去做这个手术。”
工作高强度、高压力,却不能被患者理解。这是医生普遍的工作状态。中国之声所做的调查显示,看病难、看病贵是大家认为的医患之间矛盾加剧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医患纠纷解决渠道不畅通。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态度不好,拿红包、吃回扣都是公众认可的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概括,医疗技术有局限性,医疗服务负荷又重,患者对医生高需求,双方有了落差。除此之外,还有医疗服务体系、制度等方面的原因。
郭燕红:“大医院人满为患,很多病人都聚集在三甲医院,其实这看到的是我们资源布局的问题,是我们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是我们优质资源缺乏的问题。另外就是我们保障体系,保障水平并不很高,病人在诊疗过程的自付比例还比较大。”
郭燕红认为,解决医患纠纷,更要从预防、疏导、化解三个层面着手努力。医患关系的改善还是要在制度层面下功夫。郭燕红:“我们要不断地去扩充医疗资源,不断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在我们有关的法制建设上,以及医改的不断推进上,能够为老百姓构筑一个更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的秩序。同时也希望通过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为老百姓的看病就医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