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付亚娟)西安市城管执法局近日对执法不公问题“对症下药”,让执法人员学会从管理者的角色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执法公不公?这是城管在日常工作中比较容易与百姓发生摩擦的主要原因。
对此,市城管执法局将处罚标准不统一、执法程序不完善、随意执法等问题进行归集,并在统一立案、调查取证、集体定性、陈述申辩和强制执行五个关口,建立城管执法非诉案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工作机制,有效实现行政违法案件处罚规范化、标准化。减少和避免执法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有效预防和杜绝腐败行为。市城管局还出台了城管执法责任追究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随意执法和严重违规行政执法问题的发生。
“执法不文明问题的核心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和群众观点不强。”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目前个别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着装不整、形象不佳、态度生硬和行为粗暴等问题,该局加大完善基层规范管理制度,推进基层中队规范化建设,推行文明执法礼仪,促进执法人员从管理者的角色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针对执法人员责任不实、联系群众不够、能力不足的问题,该局首先采取定责任方式,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从支队、大队、中队到每一名执法队员,都逐级细化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事情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将街区分为“严禁区、严控区、疏导区”三类,确定不同层级管理区域的执法人员配比、管控措施、工作标准,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