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走进北元,职工们脸上写着喜悦:公司被认定为陕西省2013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当问到职工“五小”创新活动时,“自制母液凉水塔,节水省料顶呱呱;多功能管托,效果看得见;小小固定卡,密封效果佳;割草机刀片,绿化带中重现;废旧材料用处多,砸垫工具现“神活”;聚合釜根部阀清理工具,现场清理省时省力。”该公司科研工作负责人介绍到,“在北元,科技创新、人人有责,几年来,职工自主研发的一种机封拆卸装置、一种机封拆卸用拉玛器、一种实用型减速机拆除器、一种整流变压器保护抗干扰装置、一种取样器、一种取样风筒、一种湿电石渣下料溜子、一种滤饼机回转下料器清理装置、发生器活门密封圈和发生器活门皮套改造等,都获得了国家专利局的授权。”一系列成果让人感受到科技创新在北元化工的落地生根。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驱动力。

  建立研发管理体系,科学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定位于成为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企业。2012年9月,公司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组织开展日常的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公司各个层级的科技管理与研发组织机构,把科技工作管理纳入各单位的日常管理中,保证各层级科技管理组织分工清晰、权力明确、责任落实,实现科技管理机构高效运转,无缝衔接,为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和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加快整合内部研发力量,通过合作先后建立了1个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榆林市聚氯乙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还积极申报了陕西省第九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机的体制为科技创新工作注入了源动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持久竞争力。人才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在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北元化工以培养、引进和用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核心,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营造有益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发现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公司现有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46人、助理工程师317人,已形成集化工、水泥、发电、盐卤开采、冶炼五个专业238人的实战型技术管理队伍,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积蓄了技术力量。同时,良好的企业氛围为职工自主创新提供了平台,在立足本职岗位工作的同时,进行研究探索与实践,有30余篇论文发表于《聚氯乙烯》、《氯碱工业》、《水泥》等国内行业期刊。其中,职工张雄堂、孙继国、李静撰写的《氯碱生产废水处理及回用》获得2013年氯碱行业环保工作年会论文一等奖;职工张雄堂、张友平、熊磊、卢文军、高仁撰写的《引进108m3PVC聚合釜及工艺技术应用》获得中国氯碱行业聚氯乙烯技术年会论文评选二等奖。这些员工自己撰写的技术论文,来源于一线工作实践,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促进作用。

  积极对外交流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该公司以“技术中心”为核心,以“榆林市聚氯乙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用合作。在合作期间,公司发挥科研平台的凝聚和辐射作用,把平台延伸到每个基层岗位,把人人打造为创新的主体,使科技创新的意识深入人心,真正做到产、学、研、用的无缝衔接。公司已与新疆天业、新疆中泰、山东滨化、内蒙古君正、湖北宜化、北二化、天津大沽、宁夏英力特、河南昊华宇航、金泰氯碱等多家知名PVC生产企业建立了技术交流关系;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贵州大学、北京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委托南京迈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编制了公司氯碱、PVC上下游产品发展规划。2013年,公司和贵州大学加大了对低汞触媒研发的力度,确保低汞触媒能够顺利产业化;与英国庄信万丰就无汞触媒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既发挥了西部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又发挥了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创新能力优势,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司成立以来,共申报专利42项,授权28项,14项处于审查阶段。其中发明专利2项,占申报专利总数4.76%;实用新型专利38项,占申报专利总数90.48%;外观专利2项,占申报专利总数4.76%。

  大力建设科技文化,驱动群众性技术革新。该公司坚持以创新引领企业科技文化建设,坚持把鼓励创新作为企业科技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营造“创新人人参与,成果你我共享”的创新文化氛围。加大科技工作的宣传力度,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坚持常规宣传和深入挖掘相结合。公司在各分厂设立了科技创新成果展厅,内设制度成绩区、发明专利区、“五小”成果区、科技论文区、自主推动区、生产瓶颈区、思考建议区,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参观学习,提高员工对科技创新的知晓率及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了职工“五小”、优秀论文、科技工作成果评奖活动,不断完善科技奖励措施,树典型、立榜样,激发员工参与科技工作的热情。截止2013年,公司共对200多项职工“五小”项目、20余篇行业论文及10多项科技项目进行了奖励,奖金额度高达10余万元。科技文化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升级和转型,2011年,公司申报了“兰炭产业链升级及园区示范”省级科技统筹项目,获批科技研发经费160万;2012年,申报“榆林市聚氯乙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科技研发经费10万;2012年,申报陕西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获批科技研发经费150万;2013年,公司荣获陕西省第五批创新型试点企业,为公司科技创新工作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编辑:张爽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