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崛起中坚守的“世界观”“义利观”

  一个细节显露出南非政府对习近平到访的重视程度。

  按习惯,两国元首在大范围会谈前会安排一对一的简短寒暄。由于南非总统祖马与习近平谈得非常投机,“寒暄”大大超过了预定时间。为不影响下一场活动的进行,南非礼宾官4次提醒总统,但祖马直到把想要与习近平说的话说完才结束“寒暄”。

  2013年年初的非洲之行,是习近平与普京会晤之后到访坦桑尼亚、南非与刚果(布),并在德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会晤中,他提出了要推动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参与国际发展议程制定等倡议。

  正是在非洲,习近平首次提出,“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习近平还用“真”“实”“亲”“诚”四个字概括了历久弥新的中非关系,强调中国与非洲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真诚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他特别明确地提出,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强调中国要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唯利是图、斤斤计较。

  这些阐述,被视为对一些西方媒体炒作所谓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的言论的强烈批驳。

  5月底至6月初,习近平访问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与墨西哥等拉美三国。

  法新社如此分析了这三个拉美国家的国情:墨西哥和中国同为G20成员国,但在出口方面互为竞争对手,中国很可能尝试建立一种“与别的原料供应型国家间不同的国与国关系模式”;2007年才与中国建交的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唯一与中国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自建交起,双边贸易额增加30.5%,2012年达62亿美元;中国与特多贸易额很小,2011年双边贸易额为6.27亿美元,2012年只有4.5亿美元。法新社认为,中国领导人选择访问这三国“是很有趣的事”。

  美国彭博社则发文认为,习近平访问拉美三国,主要话题是经贸合作,以往这个区域是中国外交的薄弱环节。文章说,这表明“中国决策层的眼光和气魄今非昔比”,而拉美与加勒比地区国家肯定很高兴,今后它们在经济方面“不必吊在美国一根绳子上”。

  有权威分析认为,习近平先后出访非洲与拉美,表明了崛起中的中国“不忘本”—加强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提出推动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等倡议,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主动运筹发展中国家加强战略协调,一起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多边舞台上的“驾驶员”

  自1993年首次在美国举行会议以来,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已经成为环太平洋21个国家和地区纵论经贸合作的大平台。

  2013年10月2日至8日,习近平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这是习近平首次亮相APEC会议。在他发表的两场重要演讲中,他强调世界应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呼吁各国加强合作。

  韩联社说,本届会议上,“中国风”比以往刮得更加猛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则说,中国经济或许在2013年稍微放缓,但中国依旧是地区增长的引擎,亚洲邻国明白,它们的繁荣与中国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次参加APEC会议,就处在驾驶员的位置上,成为会议的焦点。

  在中国驻南非大使田学军的笔下,此前在南非德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期间,习近平刮起的务实高效的“中国外交旋风”已经令人印象深刻:

  3月27日,习近平连续工作近16个小时,出席多场多边、双边活动。早上7:30,习主席出席了金砖国家领导人与各成员国工商界人士的早餐会,上午先后参加了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谈、合作仪式、签字仪式以及共同会见记者等活动,在简单的工作午宴结束后,习主席马上赶赴另一会场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与非洲领导人的对话会。对话会结束时,夜幕已经降临,习主席又与巴西总统罗塞夫、印度总理辛格、埃及时任总统穆尔西先后举行了三场双边会见。

  为了能与习近平单独见一面、聊一聊,罗塞夫特意调整了回国行程,原定半小时的会见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习近平一行结束最后一场双边会见回到下榻饭店时,已是晚上11点多。

  9月5日至6日,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时,提出了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主张,为二十国集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并倡导建设经济伙伴关系,呼吁各国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其中很多观点和建议,均写入《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领导人宣言》。

  9月13日,习近平出席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提出了中国的中亚政策,以及把上合组织打造成成员国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使其成为成员国共谋稳定、共同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战略依托。上合组织峰会发表的《比什凯克宣言》,同样充分吸收了中方的政策主张。

  舆论认为,这些反映了“中国引领和塑造多边组织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比以往更加注重在多边舞台上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包括稳步推进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机制建构,妥善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主动参与各领域国际规则的完善和制定等等。

编辑:李晓飞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